北京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近期科研进展和招生工作等情况

12.06.2015  17:31

6月11日下午,北京大学在英杰交流中心第三会议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教学科研、管理服务、通识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社、北京青年报、北京电视台、北京晨报、新京报、京华时报、法制晚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现代教育报、文汇报、北京考试报、人民网、千龙网等20多家媒体记者出席发布会。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主持了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上,蒋朗朗首先介绍了2015年北京大学毕业典礼及相关工作。2015年毕业季,学校将启动毕业生专题网站“毕业驿站”,完善毕业离校系统,推出毕业离校移动服务终端,为毕业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此外,北大将毕业生按省份划分建立微信、QQ等社交群,建立校友通讯网络,使毕业生能够和就业当地的校友会取得联系。学校还将组织一系列毕业季活动,如“我的北大成就”线上测试、“写给北大的三行情书”大赛、“从校园到职场”优秀校友沙龙等,毕业生们可以通过微信和邮件两种渠道报名。

北京大学将在2018年迎来建校120周年。蒋朗朗介绍说,距离120周年校庆还有三年时间,校庆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目前,120周年校庆网站已经初步建成并上线,设有建议、申请、征集、捐赠等栏目,包括校庆咨询、继往开来、规划项目、有你有我等板块,下一步将继续改进完善。北京大学今年还拟启动校庆标识征集、校史文物征集、北大口述史研究、“我与北大的故事”征集等主题活动。

  蒋朗朗介绍北大近期科研成果

近期,北京大学涌现出一批在国际上受到广泛认可的科研成果,内容涵盖了气候环境、生物医学、智能技术等方面,主要有: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吴凯课题组在分子分形结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自然-通讯》发表城市与环境学院李双成研究组研究成果——揭示森林对局地气候影响;生命科学学院蒋凡争、苏晓东课题组破译天然免疫重要信使分子3'3'-cGAMP的降解之谜;生命科学学院郭卫红研究组在 Science 上发表论文报道植物调控基因沉默的新机制;《柳叶刀》杂志报道姜保国教授团队工作:中国交通损伤现状及救治体系;工学院机器鱼实现南极首航;朱玉贤院士课题组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高水平文章;田刚率先解决YTD猜想的论文在CPAM发表; Science 发表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在人类干细胞衰老机理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肿瘤医院解云涛教授课题组发现乳腺癌新易感基因;《物理评论快报》发表北大物理学院重大研究成果;谢晓亮教授获颁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北京大学成功研发高性能石墨烯柔性透明电极连续卷对卷生产新工艺等。

蒋朗朗介绍说,于2001年起开设的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简称影视编导)专业,截至目前已有十届影视编导专业学生、近500人毕业。由艺术学院主办的第十届“学院奖”颁奖暨影视专业毕业作品展映十周年庆典活动于2015年6月12日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举行。

  董志勇介绍北大本科生自主选拔测试和通识教育的情况

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董志勇介绍了北大本科生自主选拔测试和通识教育的概况。作为今年第一所高考后开展自主选拔测试的高校,北大在6月10-11日和6月13-14日,分别举行博雅人才培养计划、自主招生和筑梦计划的测试,成绩优异的考生将获得最低降至一本线录取的优惠政策。董志勇还介绍了三种自主选拔形式的具体情况和今年的变化,他指出,在自主选拔过程中,北大将坚持多样化、人性化的公平招生原则。

结合北大本科生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董志勇还介绍了通识教育改革的实施情况和下一步的改革计划。北京大学将通识教育改革作为突破口,通过建设一批高质量的通选课程,强调对经典文本的阅读、思考和研讨,倡导在大班授课的基础上组织小班讨论,培养知识广博、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本科生。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董志勇回答了人民日报社、新华社、新京报等媒体记者关于招生计划、通识教育改革等方面的问题。

编辑: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