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 研究应对二孩措施

22.01.2016  19:16

  18日下午,北京市卫计委召开“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回顾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居民就诊报销比率大幅提升。2015年,北京公立三级医院产科床位使用率高达108%,属于高负荷状态,目前正在修订做二孩相关配套政策以及研究高危产妇、幼儿的转诊通道。

   城市职工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达30万元

  在医疗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方面,“十二五”时期,全市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居民就诊报销比率大幅提升,职工门诊报销从50%上浮至70%,在社区看病提高到90%;职工住院报销由70%调整为85%,退休人员由85%调整为90%。

  而最高支付限额明显提高,城镇职工、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分别从17万元、7万元增加到30万元、17万元。2015年,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超过1040元,远高于国家要求的2015年政府补助达到人均380元的标准。

   医疗卫生机构比“十一五”期末增长8.35%

  “十二五”期间,本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进一步增加。截至2015年11月,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10305家,比“十一五”期末增长8.35%,其中有三级医院89家、二级医院147家、一级医院600家;医院实有床位数量111653张,增长17.86%;执业(助理)医师人数53292人,增长 23.2%;注册护士71362人,增长31.8%。

   全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已达81.81岁

  据介绍,本市居民健康状况稳步提升,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持续增长。据统计,2014年,全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已经达到81.81岁。婴儿死亡率由 2011年的2.84‰下降至2014年的2.3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1年的3.41‰下降至2014年的2.89‰。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增长势头有所放缓,2011、2014年北京市18-79岁常住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33.8%和8.9%、34.9%和9.0%。

   探索京津冀医师执业证区域性注册制度

  自2011年起,北京启动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并于2014年修订发布新的《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多点执业注册医师数持续增长。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市医师多点执业注册数累计达7415人。据统计,本市办理多点执业的医师中,注册的第二执业地点40%为民营医院,20%为基层医疗机构。

  据北京市卫计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目前北京正在探索京津冀医师执业证区域性注册制度。

   积极研究高危产妇和幼儿转诊通道

  截至2015年12月底,北京市单独两孩申请数和办证数分别为61810例和56346例。据北京市卫计委妇幼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本市产科床位共计4907张,其中公立三级医院占30%。2015年,产科床位的使用率为91.7%,其中公立三级医院的使用率达108%,属于高负荷状态,而民营医院产科床位的使用率只有48%。“下一步,我们将建立相关监测预警工作,以及研究高危产妇和高危幼儿的转诊通道,全力以赴应对好二孩的相关工作”。

   京津冀医疗:燕达医院诊疗人次同比增长61.9%

  在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方面,北京市有关医院与河北燕达医院的医疗合作试点,在朝阳医院和天坛医院合作的基础上,2015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分别与燕达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意向书,以专科共建的方式,共同组建“儿科疾病诊疗中心”及“中医综合诊疗中心”。

  2015年1-11月,燕达医院门诊诊疗人次13.5万,同比增长61.9%,较2013年同期增长264%;医院出院人次6345人,同比增长 91.3%,较2013年同期增长399%。同时,北京开展与张家口市医疗合作工作,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中医医院4家医院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四医院、中医医院及崇礼县创伤医院5家医院间已开展了负责人挂职、科室对接和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此外,北京安贞医院、友谊医院、妇产医院和唐山市曹妃甸区医院、区工人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

来源:千龙网 编辑:李晓 FN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