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六区将整治背街小巷 方案均“量身定制”

09.08.2015  13:36

  今年,城六区将重点整治100条背街小巷,西城、东城需要治理背街小巷的数量最多,超过城六区治理总量的70%。8月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拿到了“2015年城六区100条背街小巷实事整治台账”,梳理后发现,各区对背街小巷的治理重点各不相同,每条背街小巷的治理方案也是“量身定制”的。

  据了解,这100条背街小巷的治理工作大多已经完成了方案设计、规划工作,从本月开始将陆续施工,年底以前完成任务。各区要向市市政市容委每月汇报治理进度,并纳入考评。

   东西城治理数量占70%

  市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力争实现城六区背街小巷环境卫生质量全面达标。今年,城六区将整治100条背街小巷,并已将任务下派到各区及街道办事处。

  何谓“背街小巷”?通俗地理解,背街小巷就是指城市主要马路后面的小街道、胡同等。这些地方道路狭窄、建设时间比较长、基础设施老化、市容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比较突出。

  8日,北青报记者拿到了“2015年城六区100条背街小巷实事整治台账”,梳理后发现,西城、东城需要治理背街小巷的数量最多,超过城六区治理总量的70%。主要原因是这两个城区的胡同最多,而且拥有大量历史文物,建成年代都较为久远,景观提升的需求比较大。

   整治重点各有侧重

  北青报记者发现,各区背街小巷的治理重点也不一样。西城区主要进行胡同内房屋、院落外墙的粉饰、修缮;东城区更集中在拆除违法建设及整治店外经营的问题上;海淀区清理违法广告的力度相对更大;朝阳区的重点是修补破损路面;丰台区、石景山区也根据每条背街小巷的实际情况划定了整治重点。

  据了解,各区整治重点各不相同是根据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确定的。比如西城区重点整治的41条胡同,大多属于历史文化保护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一些文化古迹没有得到很好保护,尤其是外墙破损比较严重,因此建筑物外立面的修缮成为该区的重点任务。而东城区的30条背街小巷主要集中在故宫区域,以居民居住为主,一些居民违法搭建了房屋二层或者向外扩张,形成违建,这些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将整治重点集中在了拆违上面。

   胡同治理方案因地制宜

  由于各区的治理重点不同,因此治理方案也是“量身定制”的。总的原则是围绕市市政市容委发布的《北京市2015年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作指导意见》,从美化沿街立面、补建绿化植被、完善公共设施、规范环境秩序、提升卫生水平和强化长效管理6个方面提出了宏观要求。

  治理方案由区市政市容委或背街小巷所在的街道办事处负责制定。每条背街小巷的实际情况不同,突出问题各异,“治理标准”也就因地制宜。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西城区对胡同整治标准做了进一步细化,分为“精品胡同整治标准”和“一般胡同整治标准”两大类,这主要是考虑到胡同所处的地理位置、居民密集程度、历史文化价值等因素。

  其中,精品胡同的整治标准规范更详细。除了对建筑界面、道路交通、绿化植被、道路照明等有所要求外,还专门设置“常态管理”一项,增加了治理后的巡查力度。要求街道办事处和城管大队要对整治后精品大街做到“定人、定岗、定责任、定追究”,确保监管到位,增强管理效果,防止反弹。同时加大巡查力度的目的,是“确保把精品保持下去”。

   探访

  兵马司胡同将恢复历史风貌

  8日下午,北青报记者在西四路口南侧的兵马司胡同看到,不少工人站在脚手架上,粉刷房屋外墙,对四合院大门进行修缮维护。破损的房屋外墙重新贴上了砖,并统一喷上灰色涂料,恢复老宅院的历史风貌。胡同里的院墙砖雕随处可见,上面刻有凤凰、如意、牡丹等图案。据了解,这些都是此次景观提升时重新修复的,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提升了环境质量。

  兵马司胡同是城六区今年重点整治的100条背街小巷之一,整治内容包括胡同外立面粉饰、道路翻修、绿化提升和规范临街商户牌匾门窗等。据西城区房屋土地经营管理中心工程部部长杨扬介绍,兵马司胡同的整治工作从今年4月开始,目前已经完成了80%左右。

  “兵马司胡同的历史价值很高,在明朝时期北京内城设有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司,负责地面治安捕盗,当时北城兵马司就在这里,‘兵马司胡同’因此而得名。整治提升以前,要对街巷的历史价值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开展旧城风貌保护工作。工作人员花了4个月的时间逐院逐墙设计改造方案,目的就是延续街巷的历史特征。”杨扬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