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北京2014大气防治“没完成的1%”

27.01.2015  14:37

  新华网北京1月26日电(“中国网事”记者乌梦达 张漫子)北京市市长王安顺23日作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去年北京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实际下降4%,相较2014年提出下降5%左右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北京治理空气采取了哪些手段?没有完成目标有哪些原因?明年能否顺利完成PM2.5浓度再下降5%的预定目标?正在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希冀帮政府一同寻找那“没完成的1%”的原因。

   一问:北京为何未完成PM2.5下降5%的目标?

  根据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及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报告的内容,北京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PM2.5浓度下降2.5%的任务,但离5%的地方目标和百姓期待仍有差距。2014年北京共检查各类污染源单位10万余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921起,超标机动车1.36万辆,处罚金额达到1.05亿元。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高到48%,控制机动车年度新增量由24万压缩至15万辆,全市用煤首次降至2000万吨以内。

  一句话,北京治霾还是“蛮拼的”,但为何成绩仍“不达标”?对此,王安顺表示,北京确实很努力,但大气污染防治有滞后效应,一些减排治污效果要随后体现。其次,京津冀协同治理空气需要形成合力。根据北京市政府首次披露的情况,除了本地污染,外来传输占污染总量的28%-36%,而在大范围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外来传输对空气重污染的贡献高达50%。

  此外,一些代表也提出,在执法落实方面,仍然存在处罚力度小、违法成本低等问题,对排污的硬约束还不够。

   二问:如果没召开APEC会议,治霾成绩会怎样?

  说到去年北京的空气,不能不提“APEC蓝”。据北京市政府报告显示,PM2.5达优的天数较2013年增加22天,增幅31%;重污染天数较2013年减少13天,尤其是APEC会议期间北京空气质量优良,PM2.5浓度同比下降54.5%,可以说APEC会议的确为2014年北京治霾和最终的“4%”作出了一定贡献。

  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玉梅追问,如果没有APEC会议期间的临时性限制,治霾成绩会怎样?

  对此,北京市政府报告提出,正因为APEC会议成功召开给北京带来更多治霾的经验与反思,推动了京津冀协作机制与联防联动机制功能的发挥,厘清了北京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几大来源,强化了 实践 论证与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