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向“城市病”宣战 积小胜为大胜

15.02.2015  18:38

  大气质量一级优达到93天、再生水日生产能力新增116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7.4%、违法建设拆除2792万平方米……针对日益突出的“城市病”,两年来,全市上下积极行动,全面打响环境建设攻坚战,今天终于交上了一份令人欣慰的成绩单。

  但是,作为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首都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当前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不进则退。面对环境建设这一广大群众期盼的“最大公约数”,市长王安顺和各区县长继续签订责任书,聚焦治理大气污染、打击违法建设、处理污水垃圾、提升园林绿化、改善市容面貌五大领域,制定硬措施,按下“快进键”。

  治理大气污染

  PM2.5一级优天数逐步增加

  PM2.5一级优天数是评价空气质量改善与否的重要指标。2014年,本市一级优天数达到93天,比2013年增加了22天。同时,PM2.5导致的重污染天数则从2013年的58天下降为45天。“一升一降”,归功于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

  截至2013年,北京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二五”减排考核任务,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四项指标均提前完成目标的地区。数据显示,2013年当年,北京二氧化硫排放量仅为上海、天津的四成,氮氧化物排放量仅为上海、天津的一半左右。

  环保部门统计,1个重污染天的PM2.5浓度相当于10个一级天浓度,可谓“以一当十”。尽管提前完成了考核任务,但PM2.5浓度下降就是指挥棒。因此北京市劲头不减, 2014年就成为了减排幅度最大的一年,两项大气指标均比上年下降7%以上。

  在这一年里,铸锻、建材、化工、包装及印刷等行业退出了392家污染企业,市级以上工业开发区与燃煤锅炉说再见,西南、东南、西北燃气热电中心投入运行,47.6万辆老旧车不再服役。

  在这一年里,北京一级优天数增加了3成,还收获了珍贵的APEC蓝:APEC会议期间,全市空气质量创造了10年来同期最好水平。

  然而,在这一年里,尽管全市上下付出了巨大努力,广大市民也积极参与、无私奉献。但空气中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实际下降了4%,相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下降5%左右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对于首都环境建设者们而言,这是遗憾,更是一种鞭策。

  打击违法建设

  拆违面积等于4000个足球场

  违法建设发现难、进门难、取证难、执法难,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尽管如此,北京依然遵循增量“露头就打”、存量“逐步消化”的治违路径,两年共拆除违建2792万平方米,其面积相当于4000个标准足球场。其中,朝阳、大兴、昌平三个区的拆违数量位居全市前三位。

  数据显示,全市拆违总量正逐年递增,2013年拆除1261万平方米,2014年拆除1531万平方米,2015年的台账按照不少于1500万平方米分解任务。

  拆违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彻底实现违建“零增长”。2014年,全市发现新生违建113万平方米,较2010年的844万平方米有了大幅下降,且绝大部分已拆除到位,遏制了违建不断蔓延的势头。

  拆违的重点是什么?农村集体土地上的违建、绿化用地上的违建、学校医院附近违建、重要会议场所和重要路线周边违建、群众反映强烈的违建名列其中。

  拆违有哪些监督手段?市财政转移支付将与治理违建挂钩;卫星、街景技术被用于监测违建数量;每周向全市通报拆违进展,根据检查情况定期约谈和问责区县街乡干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综合运用,共同实现违建“零增长”目标。

  处理垃圾污水

  36项新处理设施建成投用

  山水林田湖是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生态基础,而北京在水环境污染、地下水超采等方面却存在着令人揪心的问题,污水污泥、垃圾处理能力的缺口能不能补上?如何补上?

  两年来,清河再生水厂等26项工程投入了运行,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新增48万立方米,再生水日处理能力新增116万立方米,这让清河、凉水河等城市重点河段“脏、乱、臭”治理取得突破。

  据了解,这26座污水处理厂兼顾了中心城区、重点功能区和郊区多种需求,特别是新增需求,如在昌平未来科技城、丰台河西、顺义赵全营等地区投用,这让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日440万吨。

  与此同时,中心城区再生水厂建设规划已全部落地,槐房、定福庄、高安屯等城区重点再生水厂均已开工建设,将大大提高服务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的能力。

  污泥、垃圾处理同污水处理一样,关系着市民的日常生活。为此,本市分别制定了三年行动方案。今年,全市将完成新建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13处,新增日处理能力3995吨。中心城区的高碑店、槐房项目及在新城建设的10处污泥无害化处理工程则将于明年全部投运。与此同时,鲁家山垃圾焚烧厂等10项处理设施也已建成启用,朝阳、海淀、丰台、顺义、延庆等地则正在建设7座生活垃圾处理厂,这使全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占比达50%以上。

  提升园林绿化

  近半座城市遍布林木绿植

  2015年是完成园林绿化“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两年我们的身边添了多少新绿呢?

  据了解,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告成在即,全市已累计植树5000余万株,完成了95万亩任务;两年新增了城市绿地2119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7.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9平方米,这意味着近半座城市遍布林木绿植。

  在新绿增加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数据值得关注:一是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由2011年底的14.85%提高到24.5%,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这对城区环境的改善作用明显;二是重点区域、重要节点、骨干廊道上,新增万亩以上绿色板块23处和千亩以上大片森林210处,显著扩大了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三是城乡结合部和绿化隔离地区共拆除违建1060多万平方米,新增森林绿地22.3万亩,使违建腾退用地发挥了应有作用。

  绿化的增加也让广大市民的生态休闲需求得到了满足,在新城、城市重点功能区、重点村镇周边,东郊森林公园、蔡家河“九曲花溪、多彩森林”等18个特色公园和500多处休闲林地绿地陆续开放,成为市民日常活动的好去处;在改造后的棚户区,朝阳望和公园和弘善家园、丰台马家堡和郭庄子等30处城市休闲公园配套建成,兑现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承诺。与此同时,健康绿道、湿地等城市局部实现了“绿色优化”,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了宜居的味道。

  改善市容面貌

  城市环境经受APEC会议检验

  服务保障APEC会议,为全面整治市容环境带来了契机。2014年,本市确定各类环境建设任务809项,一手抓环境秩序改善,一手抓市容环境美化,使整个城市容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受住了APEC会议的检验,得到了中外来宾的好评。

  在这一年里,天安门地区完成了主要建筑景观照明提升改造;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及周边17平方公里核心区和辐射区违法广告牌匾“消失”;重点饭店、旅游景点和商业区周边的经营、旅游秩序有效改善,170余个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全市则共有约448.5万平方米建筑物外立面实施了清洗粉饰。

  更大规模的环境整治是着眼于“群众身边事”展开的,两年来,中心城区100条胡同街巷的卫生死角、乱停车、设施破损、无照经营、乱设牌匾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1031块站牌违法广告被清理;1054辆次早餐车被规范经营……

  在露天烧烤、停车管理、非法运营、违法建设等专项整治开展后,三环路内135处露天烧烤高发点位举报量下降了80%以上,378个非法停车场被取缔,9978个地桩地锁被拆除,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点滴变化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为今后的环境整治营造了良好氛围。

  这两年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城市病”是顽固的,治理“城市病”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没有“一招鲜”。当前,首都生态环境建设仍与落实“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有着较大差距。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市,下猛药、用狠劲,打好每一场攻坚战;需要我们从群众身边的事抓起,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让群众享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从而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需要我们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不断攻坚克难,铁腕治污,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兑现政府的庄严承诺,让首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

京民执罚〔2019〕16号
序号 处罚决定书文号 被处罚人名称(姓民政局
2019年2月城乡低保和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情况
    截止2019年2月28日,我市城乡低保人员6.民政局
《北京市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实施办法(试行)》政策解读
根据市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政策体系的完善需要,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