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五规划公众建言超万条 4成涉城市建设管理

14.09.2015  11:45

 

  指导北京未来5年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公众也能提出自己的建议。今年4月21日,本市开展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公众参与活动。截至目前,共有来自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30348人参加,收到10136条共计200余万字的建言,居民社会调查答卷2.3万份。

  进入8月,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已经集中召开了四场公众建言会,分别聚焦“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文化中心建设与提升城市魅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市领导也面对面听取了62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市民代表对北京未来5年发展的意见建议。其中,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和辐射作用等重大问题共收到156条建议。

  “活动启动以来建言数量稳步提升,平均日增70余条。”这位负责人介绍,建言内容涉及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高精尖”经济结构、城市建设管理等13个重要方面和问题。其中,城市建设管理、民生改善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最受关注,建言量占比分别达到39.2%、22.9%和14.2%。

  在城市建设和管理类建言中,交通领域内容最受关注。在荷兰留学的19岁学生宋子睿,看到了媒体关于建言的报道后,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了北京交通问题,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提交了关于建设市郊铁路的1.7万字的建言,从线路选定与改造、车站规划与建设、车辆设计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为直观展示建言内容,他还亲手制作图表48个,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当前市郊铁路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宋子睿还以燕郊通勤列车为例,认为市郊铁路并不适合典型的长途列车运营模式,应该改变现有轨道交通“小编组高密度”的模式,让市郊铁路真正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一环、通勤客运的主力军,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公众建言在提交给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后,经过汇总、整理、分类、分析,并将建言信息库同步向起草组人员开放,供其随时查阅参考。此外,已向27个部门和单位转送641条建言,涵盖交通、教育、环保、规划等多个方面。目前,已有包括“建设城际铁路”、“建设功能性小城镇”、“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大气污染防治”等在内的近50个方面的意见建议被重点研究。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起草组正在围绕首都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对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化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市发改委已与各区县、部门、相关研究机构组织了120余场研讨会,就重大任务、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进行专题研究。本次活动还注重强化专家智库的支撑作用,已组织了11场专家座谈会,并逐一拜访了33位咨询委员会专家,听取意见建议。

  据悉,公众参与活动将持续到9月底,市民仍可通过首都之窗网站、邮箱、微信、微博、电话、传真、信件等7种方式,提交自己的意见建议。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