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功能疏解留"白菜心" 2020年轨道交通近1000公里

17.11.2015  16:06

6月27日,位于河北的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这里迎来原本集中在北京大红门的服装批发业态。

  动批、大红门、新机场……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在一年来,要么搬迁,要么开建,都是围绕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持续推进。

  时至今日,“三地一盘棋”,已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原则,北京已在严控产业增量、调整存量、批发市场转移,以及交通一体化方面,迈出了诸多步伐。

   这些举措有何效用?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就此,新京报记者对话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以期解答上述问题。

  谈疏解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一盘大棋

   新京报: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特别是产业疏解方面,北京的思路是怎样的?

  负责人:瘦身健体首先要不增肥,要从源头开始控制产业,北京严控产业增量的力度也持续加大。比如修订发布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就实施了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全市禁限新增产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由32%提高到55%,其中城六区禁限比例统一提高到79%,新版目录发布2个月以来,不予办理的达3200件,增量调控效果明显。从产业角度看,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构建“高精尖”结构。

  就是要通过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和非优势产业,就像“剥白菜帮”一样剥离非首都功能,留下的都是“白菜心”。

   新京报:如何让首都经济保持活力,质量更高地发展?

  负责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一盘大棋,不仅“惠及”津冀,同时也将“惠及”城六区以外的新城和小城镇,通过产业和公共服务功能承接,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北京发展的新空间。

  而城六区做好自身功能疏解后,能腾出空间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这就会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谈难题

  历史上自发形成的市场最难疏解

   新京报: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方面,难度和力度最大的疏解项目有哪些?

  负责人:各种疏解的难度都很大,没有简单和容易的。

  相对而言,应该说历史上自发形成的,多年形成的市场难度更大。一个是产权涉及的主体多,市场举办主体多,涉及商户多,都是多年历史形成的原因,工作难度就比较大。

  出现反复都很正常,毕竟积累了几十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但我们有信心,按照工作计划完成。相关部门、相关区县也都在积极推进。

   新京报:如何克服这些难题?积累了哪些经验?

  负责人:各个区县、部门都结合各自实际,总结出了很好的工作措施、办法和行之有效的经验。

  比如说朝阳区西直河石材市场160多万平方米的拆迁腾退,就有很多很好的工作办法,还有西城区在拆违打非和控制人口方面都摸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