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剧目排练中心为原创戏剧敞开大门
11月19日,北京市文化局设立的又一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在京正式揭牌。这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文化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首都文艺团体提供的非盈利性排练场所。它面向首都文艺院团,提供低价高质的专业排练服务,缓解我市演出院团困扰多年的排练贵、排练难的问题。
(一)19间专业排练厅敞开大门
北京剧目排练中心位于东城区美术馆后街77文创园内,是一栋干净整洁的三层小楼,建筑面积逾3000平方米。整栋楼已经被设置成2间大排练厅(每个110平方米)、10间中排练厅(每个80平方米),6间小排练厅(每个50平方米),并配有1间130平方米的剧目彩排合成厅。
步入楼内,但见一个个层高达3.6米的独立排练厅已经布置一新。无论大小,每间排练厅的墙壁都满贴软木吸音板,其隔音质量堪比专业乐团排练厅;亮得能映出人影的地板也为文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宽敞明亮的玻璃窗,一改以前不少戏剧团体挤在黑暗地下室排练的不便;许多排练厅还连接着专门的观景走廊,推开落地玻璃门,就可直接步入77文创园的空中花园,便捷又私密;还有的排练厅已经安装了把杆和落地镜,非常适合排练舞剧。
排练中心内,更衣室、道具间、化妆间、餐厅等辅助设施更是一应俱全,体现了贴心、周到的服务。
(二)政府搭建公共平台缓解供需矛盾
如此精心的服务,是市文化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创新服务方式的一次积极尝试。
北京是全国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演艺之都,全年演出约2.1万场,观众超过1千万人次,日均营业性演出场次近70场,全市文艺院团已达到637家,其中92%为民营团体,且仍有不断增加之势。随着文艺院团的不断发展壮大,排练场所、剧场供不应求的现象愈加突出。调查显示,仅以市属11家院团为例,它们共有32个排练厅,总面积6930平方米。2014年11家院团新创剧目30余台,复排加工提高剧目60余台,如若新排剧目和复排剧目同时进入排练期,部分院团就需要另租场地排练。而民营院团的情况就更艰难一些。他们全部要在市场上租排练场地。由于时间不能确定,场地不能保证,民营院团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影响。
同时,市文化局的一份前期调研显示,市场上大大小小的排练厅,租金少则一天800元,多则一天1万元,这对很多文艺团体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为了扶持原创活力,为首都文艺大发展大繁荣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市文化局历时一年调研和摸底,出资整体租赁了77文创园内的北楼作为排练中心。
(三)剧组可享受市场价2.5折至6折优惠
整修一新的北京剧目排练中心,以“扶持原创、力推精品,激发社会文化活力,培育舞台艺术生产”为宗旨,为在京注册的国有和民营文艺院团提供剧目排练服务。同时,又是首都第一个舞台艺术孵化基地。其日常运营和管理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专业团队、北京保利紫禁城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负责。
排练厅的经营以非盈利为原则,按照低于市场标准的价格为有需求的首都文艺团体提供服务。收费标准为大厅500元/天,中厅300元/天,小厅200元/天。不同大小排练厅的租金仅相当于市场价格的2.5折至6折。原则上每个排练项目的连续租赁周期不得超过50天。
由于剧目排练中心还具有一定的孵化功能,政府部门设立的舞台艺术创作扶持资金,也将对原创、精品剧目给予针对性的支持,对获得过市级或行业内优秀剧目奖的团体享有场地租赁优先权,形成良性循环,为首都舞台艺术的精品创作,营造良好的政策扶持和发展环境。
排练成型的剧目,还可以通过北京保利紫禁城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与保利剧院院线取得联系,优先进入该院线全国39家剧院演出,助力北京文化走出去,更好地发挥北京文化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
如今,首都文化正值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时期,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将为激发首都文艺原创活力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