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下一个世界电影重镇

24.04.2015  17:55

  “中外所有的制片、发行方都认为,亚洲应该有一个真正的电影市场交流平台,能把中国电影推向全世界,也能把最好的外国电影拿到中国来放映,这个平台就是北京国际电影节。”曾担任八年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的著名电影人马可·穆勒如是说。

  “春天,来北京看世界最好的电影”,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昨晚闭幕,也实现了这个响亮的口号。在过去的一个多星期,中外顶级电影人齐聚一堂,众多中外佳片在北京集中展映,电影市场交易合作红火。五周岁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为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文化交流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也向世界展现了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中心的生机与魅力。

  大师名导彰显国际号召力

  北京国际电影节步入第五个年头,俨然进入大师与名导的“轴心时代”。作为一个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是核心组成部分。天坛奖设立才三年,却已吸引世界电影人的优秀新作参赛。本届15部入围影片集聚15个国家的优秀导演和明星演员;许多主创都是奥斯卡、金球奖与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奖项常客,彰显了大师气质与国际范儿。

  与往届相比,本届特别设立媒体观影专场,每天在百老汇影院放映两部参赛片,吸引了众多记者和影评人前往观看。“以前觉得参赛片不熟悉,兴趣没那么高,这次我看了大部分参赛片,感觉品质很高,超出我的期待。”影评人云中说,像《爱与和平》的日本导演园子温在国际电影节上很有名气,《实验者》的演员也是美国著名影星,大家的观影欲望很高,每场观影人数都挺多的。

  “电影节评选的奖项要有影响力,关键看参赛片的水准,如果你在一批杰出的影片中获奖,这个奖项就有公信力。”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俞剑红说,今年天坛奖更关注国际重点影片、重点电影人,保证了参赛片的高质量。邀约到这些参赛片也得益于北影节首席顾问马可·穆勒。“今年北影节共有90个国家和地区的930部影片参赛,最终15部入围影片中,13部海外参赛影片全部是国际首映。”他透露,当初自己和团队向国际制片人、导演邀片,片方都非常看重北影节这个平台,乐意来参加。

  本届天坛奖国际评委阵容也空前豪华,吕克·贝松、邦达尔丘克、金基德、费尔南多·梅里尔斯、陈可辛都是大导演。而参加论坛的达伦·阿伦诺夫斯基、让·雅克·阿诺等人也是国际名导,体现了北影节的号召力。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秘书长李春良接受采访时说,北京国际电影节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整合在一起,把全球知名影人、机构和中外优秀电影集聚到北京,成功地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这里,这就是电影节带给北京的名片效应。

  北京展映成全民文化节日

  上周日是本届北影节开幕第三天,上午10时,中国电影资料馆开始放映胡金铨导演的经典武侠片《侠女》,影厅内621个座位座无虚席。软件工程师陈昊喜欢老电影,看完片后感觉很满意。“今年电影节首次在网上售票,开票当天我就加入抢票大军。”他说,网上售票特别火爆,很多热门影片的票都在开票半个小时内被抢光,《侠女》的票相对慢一点,自己才抢到。

  平日不常去影院的陈昊,此次却接连看了《这个杀手不太冷》《上海小姐》《侠女》《利维坦》等多部展映影片。在他看来,北影节把一些平日没机会在影院看到的经典电影搬上大银幕,自己很享受在影院观影的时光,“经典电影就是要进影院看才过瘾,就像听古典音乐,听唱片和听现场演奏是完全不一样的。”类似陈昊这样的观众为数众多,他们在网上积极抢票,为了多看几部好片连续赶场子。

  今年北影节展映三百余部中外电影佳作,包括众多经典影片、欧洲三大电影节和奥斯卡获奖新片,正是这份片单受到观众追捧。北京展映策展负责人沙丹说,北影节要兼顾观赏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所以邀约的影片中有热门奥斯卡获奖片,也有格调高冷的艺术片,电影节提升了观众的观影水准。

  在宣传、网络售票的推动下,今年北京展映实现口碑与票房双赢。沙丹介绍,去年北影节期间,电影资料馆放映二十多场电影,观影人次仅一万多;今年开票第二天,电影资料馆就卖出两万多张票。今年北影节总观影人数达21万余人次,总票房近800万元,超上届票房总收入三倍多。电影节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赵志勇说,通过展映的平台,电影节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吸引了过来,真正做到了“人人知道电影节,人人参与电影节,人人喜欢电影节”。

  大市场吸引国际影人求合作

  “《极速飚车3D》是一部喜剧动作片,就像《速度与激情》系列那样有活力。这个电影是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的,我们想做一部中外合拍片,打造成国际大片。”德国制片人Alex Weimer此次参加北影节,目的就是寻找中国合作伙伴。中国电影市场已是全球第二大市场,吸引着国际电影人的目光,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许多国际电影人纷纷希望与中国合作。

  中外合拍无疑也是电影行业大趋势,成功执导中法合拍片《狼图腾》的导演让·雅克·阿诺,更是在电影节上现身说法,“《狼图腾》在不同的国家发行,已经取得很大的市场成功,可以向国际发出一个信号,中外合拍片没有那么多的鸿沟。合拍片不仅可以解决资金的问题,还拓展了观众群。”俞剑红也认为,中国电影要走出去,就是要加强合拍,采用国际团队讲中国故事,让世界观众接受。

  作为一个产业交易合作平台,北影节扶持新人也不遗余力。2012年首届“北京创投”只有50个项目报名,今年攀升至455个。以剧本《传送点》获得“项目创投”最具商业潜力奖的青年导演辛成江感慨,“我从2012年开始写剧本,连续埋头写了三年,我的团队一共写出了六个剧本,不过一个都没卖出去,直到今天出现转机。”担任“项目创投”终评评委的美国制片人安德鲁·摩根坦言:“每个故事每个剧本都很好,希望明年有更多的青年导演来到项目创投,期待有更好的电影产生。

  经过数年努力,北影节已打造成一个覆盖电影产业链各要素的合作平台,市场交易额更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电影的版图也就是欧洲、北美、亚洲三大电影市场,戛纳电影节是欧洲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多伦多电影节是北美交易市场和奥斯卡风向标,北影节将来能与它们形成三足鼎立。”俞剑红认为,再过几年,北影节将成为全球电影发行、交流的重镇。

  正如李春良所说,五年时间,北京国际电影节已经逐渐走出培育期,进入成熟期阶段。从第一届的“高端起步”,到第二届的“跨越提升”,从第三届的“全面接轨”,再到第四届、第五届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国际电影节彰显了首都北京的生机与魅力,是这座城市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