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高考录取通知书等系列材料设计完成并发布

09.07.2016  08:44

直至7月6日,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高考录取通知书等系列材料的设计工作全部完成。为了进一步强调学校办学理念、突显学校文化特色,进一步将招生工作与学校文化宣传展示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招生办公室专门成立了由文法学院唐帼丽教授和招生办公室主任许海军任组长的文化形象设计工作组。工作组首先明确了“主题设计,意象烘托,集中反映北京化工大学‘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大学思想和育人精神”理念;围绕设计理念,借助鲜明而富抽象象征意义的意象图像及符号,将学校的大学观念、求知态度以及“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治学思想,反映并实现在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高考录取通知书等系列材料上面。通过此番设计工作,学校将不仅仅为每一名2016级北京化工大学的录取新生发放高考录取通知书,更重要的,是向我们的学生——这些洋溢着青春热血、渴望求知报国的青年学子,传递出一种认识大学、思考大学、体悟大学精神、沉淀于大学厚重知识积蕴、养成“知行合一”实践能力的深沉大学观念;让我们的新生,在捧取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不仅仅是耽于考取大学的快乐,更拥有一份思考大学与社会、大学与祖国、大学与价值观和信念观何以具有密切关系的沉甸甸的人生责任和理性思考。北京化工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科背景的综合类高校;但在学校的认识理念中,北京化工大学首先是融人文与科技为一体的展示其“大化工”、“大素质”通识教育办学思想的育人家园。这所大学没有浮夸,惟有求真务实;这所大学没有学科壁垒,惟有学科交叉与通识教育的理、工、文融合;这所大学不惟获取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是,惟有播育思想和学识、孕育文化与科学、培育务求真理与创新的富有传统与当代文化结合意义的大学教育。这所大学的真正精神气质,一定要在它的每一处对外展示与交流的细节上渗透并洋溢出来!

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高考录取通知书等系列材料(包括EMS、录取通知书及信封、新生入学指归、书签等)采用了麦子、麦地和自然山水设计元素,意在借麦子、麦地和自然山水意象,反映北京化工大学的大学观、大学知识观以及大学的教育理念,反映作为国家化学化工事业发展科技研发以及人才培养的前沿和基础领域,北京化工大学应当展示其对化学化工事业永续发展的认识态度。

录取通知系列材料中城市和大学的麦子,代表我们对化学化工事业的认识。引用海子诗“我们三个人,一同梦到了城市外面的麦地”,意在要实现后现代的绿色化学化工的回归。工业不应破坏自然,工业应当以科技创新,深化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维护自然的再生生存,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通知书中的山壑与江川,代表我们对大学以及大学知识的认识。大学是实现心智革命和思辩能力积极发展的教育活动,通过大学教育和大学知识传播,使受教育者不仅摆脱蒙昧和无知;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因为我们心智、认识视野和智慧的开启,终使我们放下了主观自大偏狭,走近宇宙自然,接近和寻找客观真理,探求人类客观生存法则。因此,借助大学和大学知识,我们的心智有多么自由活跃,我们的心胸就有多么宽广深邃;我们的心中装得下山川江河,我们就会有无限的创新力,我们就能够创造未来美好的世界。

此次系列材料包含了书签设计。书签共有四张,按照中国传统五行元素所具颜色对应排列,分别为蓝、红、黄、灰(融合白色与黑色)色。书签正面均选用了中国五代画家的山水画作,分别是:五代•董源《潇湘图》(蓝色),五代•巨然《万壑松风图》(红色),五代•荆浩《匡庐图》(黄色),五代•关仝《秋山晚翠图》(灰色)。选用中国古代山水画作,意在借自然山水意象,进一步呼应录取通知书中所设计的山川壮景,进一步从侧面烘托学校对当今以至未来的绿色化学化工事业的理解以及学校对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孵化创新团队和创新成果、占据国家发展科技前沿所勇于担纲教育责任的气魄和胸怀。选用古代著名山水画家的画作,也意在强调学校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强调作为当代人,我们应当学习和领悟传统精神之“天人合一”、“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之人类与自然交融的宇宙自然观。

书签背面运用了学校校徽和校训“宏德博学、化育天工”元素,与此同时,均选用了中国传统经典名句,分别是:《易•系辞上》:“子曰:‘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蓝色)《尚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红色)《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黄色)《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灰色)选用古代经典之语,意在揭示北京化工大学校训“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文献出处及内涵之意。古者称道德为天地自然规律客观存在之天地道德。天有九德,则“亦行有九德”,人以天地客观规律存在为参,故“天聪明,自我民聪明”;这种“天人合一”之尊重自然客观存在法则、强调人与天地共融之传统文化精神,应当是大学教育精神之深层积淀,也应当是北京化工大学探索化学化工事业与人类生存永续发展关系的人文态度与人文力量。

EMS录取邮递信封

录取信封

录取通知书

入学指归

书签

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公室
2016年7月6日
 

附:

大学和大学知识是你们的家
                              ——校长谭天伟院士致2016年入学新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现在可以对你们说,你们到家了,你们来到了北京化工大学这个新的大家庭——这个可以令你们获得新知的家园。进入家门,你们首先将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大学的气息。是啊,就是这股气息,这股揉和着传统与当代的大学观念与大学精神的气息,将始终陪伴着你们,影响着你们,你们将在大学观念和精神的气息拂煦下形成毕生的奋斗理想。大学就是大心胸与大气度,大学就是大学问与大境界,大学就是大志节与大情怀。《礼记•学记》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试想,学无“开物成务”、“参道化物”之志,学无振兴中华、为民报国之用,何必为学?《礼记•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试想,大学不循天地自然存在之道,大学不探求“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之创生创世之法,大学不寻求“至诚尽性”、“尽物性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以人与天地共融,又何为大学?这样一来,大学就不惟其听课、读书、做实验、搞活动之普通场所,而是让你们学习做人、学会思辨、尝试创新的培育你们成才的神圣殿堂。同学们,我想迎接你们走进北京化工大学这个积蕴知识、孕育创新的大家庭,让你们感悟并且拥有这样的大学观念与大学精神。

朱熹《观书有感》诗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呢?同学们会问,难道我们就只学习那些与我们专业相关的知识吗?或者,我们就只在与专业相关的那块狭小天地下打转转?抑或是,我们仅仅掌握了未来可以就业谋生的专业技能?我要告诉同学们,不会的,你们的北化家园很大啊。这里不止有一间间教室、一间间实验室,不止有图书馆里查阅资料、阅读书籍的角落,不止有背诵书本、英语单词的花园回廊,不止有广场上的班级集会、教学楼走廊里的作品展览;这里更有一个“大素质”、“大化工”交叉学科和通识教育的大平台,只要走上这个平台,你们就可以尽情饱览你们饶有兴致的一切科技与人文的知识。知识何以能灌输?知识何以能割裂地学习和占有?知识何以仅仅来自于书本、课堂?知识何以仅仅成为教条式的理论或者对专业技能的阐释?约翰•洛克说:“一个人最后用来引导他自己的手段是他的理解力。”学习知识固然重要,然而较之更重要的,应该是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吧?是的,真正的对知识的学习,不是为了让我们耽溺于知识本身,而是为要解放我们的心智,解放我们对成规的畏惧、以及来自对权威控制的心智的服从,“把心智和理解导入一种更好而又更加完美的使用是绝对必要的”,(洛克语)惟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思辨性的反思和批判精神,才能在不屈从心智权威的前提下勇于提出问题,勇于大胆创新。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学习不是为要一种形式和一种结果;不经思辨和质疑的知识,是空乏甚至虚假的知识,是无用之物。但是,如果我们把学习知识与思考知识何以为用结合起来,知识就可以成为“源头活水”,成为我们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能力和技能。我想,为了这个培养你们成才的目标,我们这所大学,我们北化家园,必定要为你们提供让你们自由选择的通识教育、提供让你们自由选择的多学科交叉平台、提供让你们的见识和能力都得到充分拓展的多元化创新学习模式。

同学们,在你们面前摆放着名为《探索化学化工未来世界》的书;这是一部反映化学化工未来发展的科普著作。在这部书中,我们看到了人类富有智慧地生存发展,看到了人类生存发展与化学化工的密切关系,也预见到了,作为人类永续生存发展的物质保障;化学化工事业,将依据不断深入的科学理论探识与技术探索、依据不断深入的科技创新,为未来的生存世界找到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自然是人类的结合体,自然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伙伴和助力,人类的智慧也恰恰是在与自然的协调合作中累积成长起来的——我们可以看到智慧累积的脚印,也可以看到智慧成长的心灵目光,更可以看到,我们人类,愈来愈成熟地理解自身与自然、宇宙世界相融共处的关系。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原序》道:“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天地万事万物随机变化,成就各种物态物事;人类化物成务之智慧所用之处,随人所取用,无一遗漏。宋应星强调了人力与自然存在的协调配合,也通过介绍古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反映人类随顺自然之性、因性取物、成就物事之智慧。我想,这些古人和今人对科学技术与人类生存发展的智慧探识,正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最深刻、最丰厚、最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

“人生不更涉,何由知险艰。观君一巨轴,奚啻百庐山。”(陆九渊《书刘定夫诗轴》诗)亲爱的同学们,不要犹豫,也不要怯懦,只要你们肯于学习、心向真理、勇于创新,北京化工大学这个温暖的知识家园,一定会为你们打开一切方便之门。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里,我想要你们心有大志向,胸怀“百庐山”,拿出当年朱熹和陆九渊“鹅湖之会”的“格物致知”的思辨精神,在这里的每一处角落、每一个地方,留下你们求知探索的健康向上的身影。

最后,我的同学们,我现在就要给你们布置一项学习任务了,你们要把《探索化学化工未来世界》这部书好好读一读,利用假期这段时间,十几天或者二十几天,一边读一边思考关于化学化工与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我们绿色的化学化工事业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什么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到你们进入北化家园的时侯,你们要交上一篇经过思虑与反思的阅读心得啊!我期待与你们的交流。

祝你们学习进步、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供稿单位:招生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