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事学院举办“读史读经典”系列活动首场报告暨学生党员先锋工程之理论学习讲座
11月19日,劳动人事学院 “读史读经典”系列讲座首场报告暨学生党员先锋工程之理论学习讲座在求是楼0440教室开讲。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解读《21世纪资本论》,带领同学们对话学术前沿问题,品读专门史之经典著作。劳动人事学院唐鑛书记、刘尔铎副院长等学院老师、各教工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入党积极分子、2013级全体本科生及部分兄弟院校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曾湘泉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迪(Thomas Piketty)所著《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的主要内容,并与同学们探讨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他指出,本书自出版后引起了东西各国热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盛赞它是“本年度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人》杂志前副主编克里夫•克鲁克则对书中预测的未来经济不平等的“可怕”程度表示怀疑。劳动人事学院选择此书作为2013级本科生“读史读经典”系列活动的推荐书目之一,鼓励同学们有自己的见地和理解,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对经济学相关知识的进一步解读,着力培养同学们的辩证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同学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曾湘泉教授介绍,收入分配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热点话题。在本书中,作者皮克迪着重批判了库茨涅茨的倒U假说:收入不平等随着经济发展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形状。作者采取多国的统计数据表明,1910—1950年收入不平等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两次世界大战和其带来的政策变革,例如知识与技能的扩散、阶级斗争让位于代际斗争等;而1980年代后收入不平等的上升则主要源于承袭制资本主义的回归——主要表现为资本收入比不断上升、资本收益率远高于经济增长率、资本劳动比不变的“卡尔多事实”失效、遗产强化着财富地位的薪火相传等,这些都加剧了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不断增长的不公平性使中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持续偏低,从历史经验来看,这极大地预示着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的到来。
曾湘泉教授强调,我国的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独立思考并着力解决“如何处理好人力资本的公平与效率关系”“如何更早、更有效地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等问题,是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当承担起的社会责任。他结合书中内容和自己的学术研究实践,为同学们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目前全国的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教育(即人力资本投资)等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正逐步上升。由于多种原因,劳动份额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逐渐下降,依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正面临着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在未来,要着眼于国家经济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等角度同时发力,从税收、工资、教育、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实行推进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战略举措,构建公平竞争的大环境。
讲座后,曾湘泉教授与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答疑。同学们分别就书中知识难点、如何看待“新自由主义”、如何理解互联网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怎样看待产业间的不平衡问题、如何解决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提问,曾湘泉教授肯定了同学们的问题意识,并针对各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