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急诊医生”夜行两万步检修
1月25日晚9点半,零下1℃,位于东三环通惠河南侧的北京动车运用所灯火通明,一列列动车缓缓驶入,停在三道检修股道上,等候“全身体检”。身着棉衣、手持检修仪器、脚踏绝缘鞋、头戴安全帽的动车所技术组员工马占强赶赴各列动车旁,他一天的工作在这开始。
此时,他刚刚开完班组交班会,挂在前胸的对讲机响个不停,手里拿的检修表上列满了今晚要检修的项目。从现在开始一直到次日上午10点,他都要一直待在检修库内,盯控检修,处理故障,最后统计、核对检修情况,确保动车所内17列待检列车在凌晨4点后能全部安全出库。
动车所的全能“急诊”医生
马占强所在的北京动车运用所,是2007年4月18日在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中正式启用的,也是中国铁路史上第一个动车所。在这里,中国第一辆动车上线运行。41岁的技术员马占强,从事铁路岗位已有20年了,是动车所里的老“418”。“418”,意即“2007年4月18日”,指的是参与北京动车运用所筹备工作的老员工们。这些老员工们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用马师傅的话讲,“亲历了中国高铁建设的过程”,个个都身怀绝技。
作为一名老“418”,老在资历,重在责任。马师傅的岗位是技术员,技术员是动车所“技术上的精英”,既要能判断故障来源,也要能冲锋在检修一线,统筹、编排检修规划,确保所有动车第二天准时上线运行。马占强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检修作业的现场盯控,中间穿插着列车故障处理情况的记录、核对,在各个部门间走动,一级组、上部组、质检组、专项组,哪个组有检修任务他都要去现场盯控。
记者到的这天,他从下午5点40分到动车所,检修完所有出库的列车组已是第二天上午10点,中间不能睡觉,得时刻保持清醒。当晚7点半去调度室,例行检查TEDS监控器检测的信息,汇总交给各班组;晚上9点40分,两组CRH2A型动车组重联上线,要确保旅客信息系统功能正常;晚上10点半,盯控一级检修制动风缸排水;晚上11点,去第三道动车组车顶清网作业;0点下车顶后,稍作休息来到库外处理动车D18次动车组车门问题;凌晨1点半,现场盯控D45动车组;凌晨2点半,对库内5A型动车组进行数据下载;凌晨4点,抽查当日上线动车组转向架状态;早上7点,送走最后一组出库的D17次动车组……
马占强说,“我们就是动车所的‘急诊’医生。”
一晚检修至少要走两万步
动车上线运行前要进行哪些“体检”呢?马占强说,当动车组运行里程、时间达到规定指标后,就要入库进行一级或二级检修作业。“当动车组列车运行里程达4000公里或使用48小时后,需进行一级检修作业,当动车组列车运行里程达3万公里或使用30天后,需入动车所进行二级检修作业。”马师傅解释,一般夜晚都是进行作业量较小的一级检修,包括对车内水系统、座椅、车顶受电弓、车下转向架等部位进行全面体检。“别以为一级检修很轻松,每辆列车有8节车厢,每晚要检修十几辆,先进行车下部检修,再进行车内部检修,然后还要上车顶进行库顶检修,一晚上至少要走两万步,闲不下来。”马师傅说。
记者探访的这晚,每一项检修作业马占强都会亲自盯控,三四分钟后,马师傅用粉笔在车底一块铁板上写“合”字,说明检查合格。至此,一辆动车才算“过关”。“这就是‘合字检修法’,我负责的是最后的‘口’字部分,最后需要标上当天日期,确认检修内容。”
车库顶上一检修就是两小时
而登上车顶,才是真正有挑战的部分。记者跟随马占强来到车顶,车顶繁多复杂的设备设施令记者大开眼界。此时在这里检修的有两组,一组是检修动车车顶空调,一组是检修动车组受电弓。在检修空调滤网时,第三道动车组车顶清网工作刚刚结束,两个质检师傅为车顶空调的200条螺丝配打扭力后,马师傅还会亲自上阵,用扳手再次确认螺丝扭力状态是否良好。
接下来的受电弓则是重头戏。动车检修有句俗话叫“上保弓、下保腿”,动车组受电弓,作为车体与接触网连接、为动车组提供动力的高压电气设备,一旦出现故障,轻则导致全列动车组无动力,重则直接威胁动车组行车安全。两个检修师傅分别对受电弓弓架内侧设备,包括支撑绝缘子底部、升弓气囊、阻尼器和气路管道等部分逐一检查,然后又用耳朵确认风管是否泄漏。在诊断过程中,马占强始终保持半卧的姿势,盯控着检修作业过程,不时会亲自动手进行确认。
这天晚上,马师傅在动车库顶待了近两个小时。他的对讲机仍然响个不停,检修项目还没完。他还要去库外处理各个班组上报的动车故障问题。一整晚的盯控、处理故障、班组间穿插,“哪里有检修,哪里就有我。”马师傅说,“所有的动车从凌晨4点开始陆续出库,所以我得在凌晨4点前将检修项目记录、核对,一一上报。”
“一列动车少则载客500人,多则载客上千人,带病上岗,轻则晚点延误,重则引发高铁事故。”马占强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除夕前后我还得值班,对我们铁路人来说,过年不回家,几乎是‘标配’。”
早上7点,天空逐渐放亮,最后一班完成“全身体检”的动车出库,驶向远方。而另一批“动车医生”即将来到岗位,继续为动车组的安全护航。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胡德成)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