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多种动物源性成分同步鉴定技术研究 提升风险监测水平

20.03.2015  18:27

  针对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动物源性食品掺杂使假问题,为解决目前食品物种鉴定中存在的检测通量低、耗时长、操作繁琐,特异性差等问题,北京市科委支持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开展“基于荧光PCR芯片技术的食品中多种动物源性成分同步鉴定方法研究”,将荧光PCR芯片技术运用到食品中多种动物源性成分同步鉴定技术研究中,为提升首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水平和监管能力奠定了基础。

  课题利用荧光PCR芯片建立了食品中猪、牛、绵羊、山羊、鸡、鸭等26种动物源性成分快速高通量同时筛查技术,将单一食品样本完成26个物种鉴定的检测周期从至少3至4天缩短到6小时内,能够满足对食品市场上常见肉类,经济鱼类及毛皮动物等动物源性成分风险筛查的需求;研发了猪、牛、绵羊、山羊、鸡、鸭等26种动物源性物种特异基因的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首都食品安全监测工作中。

  本课题通过形成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同步筛查技术研究,能够提升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与食品安全日常监管能力,完善我国食品物种鉴定检测方法,为政府科学决策、快速应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将大大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