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加强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四个着力点

25.04.2016  11:4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既从理论的高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精准的论述,又从实践的层面指出了目标、要求和实现的路径,给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是加强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高校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新闻舆论工作中,要从四个着力点下大力气。
  
   着力点一:真正提高认识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论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提出的五个“事关”,个个都是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承担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更是如此。第一,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就是对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高校新闻舆论工作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要求、严守党的规矩。第二,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加强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是意识形态这个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的重要组成内容,直接关系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成败。第三,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的新闻舆论工作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伟大事业,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第四,高校是社会意识形态工作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所谓“全国看北京、北京看高校”指的就是这个道理。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校新闻舆论工作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挑战更严峻。
  
  另外,在认识和理解高校新闻舆论工作重要性这个关键问题上,要走出两大误区:一是认为新闻舆论引导主要是社会的责任,与高校关系不大;二是认为新闻舆论工作是高校宣传部门、新闻中心的职责,和自己无关。这两个误区严重影响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高校的贯彻和落实。新闻舆论工作既是全党的大事,也是高校的大事。只有举全校之力、构建全员参与的大格局,才能够圆满完成任务。高校各级领导重视新闻舆论工作责无旁贷,各级各类校园媒体重任在肩,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师生员工全员自律、在自媒体发声时依法依规义不容辞,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人人有责。当前,最重要的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把思想认识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这是衡量看齐意识强不强的具体体现。
  
  着力点二:切实加强领导是根本
  
  我党历来把新闻舆论工作作为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从我党走过的历史道路中可以看出,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在重要的历史发展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调研了党的机关报、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深刻阐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历史地位、重大作用、职责使命、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他不但重视新闻舆论工作,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进一步升华了党对新闻舆论工作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这为各级领导干部重视和加强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了表率,意义十分深远。
  
  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高校党委要自觉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主动谋划新闻舆论工作,把研究新闻舆论工作列入党委议事日程,重视解决新闻舆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严格管理、从严把关;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研究新闻舆论规律,正确指挥、科学判断。要旗帜鲜明地支持宣传部门加强对学校新闻舆论的全面管理,真正赋予宣传部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职责和相应的管理权限。
  
  统筹全校的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是高校宣传部门的职责任务。不仅要管好校报、新闻网、广播台、电视台、官方微博、微信,更要加强对包括业务部门在内的各级单位所办媒体的把控,不能使其成为管理的死角和盲区。建立健全新闻舆论工作责任制,要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失职追责和问责;同时,也要加强督导、巡视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加以科学妥善解决。
  
  要把新闻舆论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当前迫切要做的是:全面实施高校校园媒体登记备案制,彻底清除挂学校名字而非学校人主办管理的网站、微博、微信和APP,定期开展各级校园媒体采编人员的培训。要加强网络管理和舆论引导,特别是要提高全员的媒介素养;要加强师生员工自媒体的管理和引导,不能放任自流。
  
  着力点三:加快培养队伍是基础
  
  做好高校的新闻舆论工作关键在人。这支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新闻舆论工作的效果。要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快培养造就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高校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目前,高校新闻舆论队伍状况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 :一是人员数量少、承担任务多,宣传部门无暇顾及,新闻中心疲于奔命;二是内行少、专业弱,一部分新闻舆论工作者因多方面原因,对新闻舆论工作规律不熟悉、不了解,专业素养较差,难以胜任工作要求 ;三是各级兼职队伍不健全,许多高校的二级单位都有自己的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但编辑队伍流动性大、随意性强、管理不严。
  
  新闻舆论工作专职队伍,既要有一定数量的要求,又要有质量上的标准。对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者:一是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二是要开展党性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要创造条件让专职人员经常更新知识,使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需要;四是要将参与新闻舆论工作兼职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工作量计入评价和考核体系,给予必要的补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努力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要把政治导向、政治要求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中;要牢记社会责任,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深入实际,贴近师生,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不懈地朝着全媒型、专家型的方向努力。
  
   着力点四:不断创新融合是重点
  
  做好高校的新闻舆论工作,仅仅有强烈的愿望和朴素的感情是不够的,还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不断创新方法手段,推进融合发展,特别要重视增强海外传播力。
  
  如今,广大师生员工的需求多变、思想多元,同时接受信息渠道多样,这些都给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通过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以完成党的任务、满足师生员工的要求,是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快构建高校舆论引导的新格局。一方面,建设新闻舆论引导矩阵,各级媒体要融合协同,真正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而不能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校办媒体要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作战,成为高校新闻舆论的旗舰媒体,不能条块分割、相互拆台;各级媒体要彰显特色,尽力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打造品牌。另一方面,要特别运用好新媒体。主动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打通并运用好与师生员工信息交流的新渠道。在新媒体的运营中,要特别警惕片面追求阅读数、粉丝量、排行榜的倾向。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精准地为各个群体的受众提供服务。
  
  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要重视增强海外传播力,传播力决定影响力。目前,我国高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够,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强大有效的传播力。广大师生员工可以多渠道地获取海外大学的各种信息,而中国高校对外传播不主动、不积极、不丰富、欠成效,严重存在着信息流进与流出的逆差。这主要是缺少必要的外宣载体 :一些高校在对海外传播方面尚属空白,没有列入工作日程;一些高校的网站语种少、更新不及时、信息量小、不能适应海外受众的需求。因此,要尽快把增强海外传播力摆在应有的位置上,努力创造条件,尽快启动相应的工作 ;已有的对外传播媒体,要增加必要的人员,投入必要的财力、物力。我们要不断探索建立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努力讲好中国大学故事,传播中国大学好声音,努力增强对外传播的软实力。
  
  本文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课题“北京高校强化海外传播力研究”(课题编号:JGWXJCZX2015045)(作者:铁铮,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来源:北京教育                    作者:铁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