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校 | 功能核酸研究团队在Analytical Chemistry期刊连续发表封面文章

11.11.2019  14:55

本网讯 近日,我校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功能核酸研究团队在分析检测领域的权威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2018-2019年IF 6.35)上在线发表了两篇封面文章(Cover)。

第一篇封面研究论文题为“Au@Pd nanopopcorn and aptamer nanoflower-assisted lateral flow strip for thermal detection of exosomes”,报道了一种新型热信号侧流层析传感器用于外泌体(生物标识物)的精准检测策略。该传感器以“功能核酸纳米材料”为创新性和技术突破口,分别采用了功能核酸制备的“适配体纳米花”和核壳结构的“金@钯纳米花”作为识别元件和信号元件,既通过“适配体纳米花”更强的适配体富集能力,又借助“金@钯纳米花”比传统“金纳米颗粒”更强的光热效应,以协同作用克服了传统侧流层析技术灵敏度不足的难题。此外,该论文还首次搭建了一套基于3D打印技术、热成像摄像头和智能手机的智能定量装备,实现了便携式、可视化读取传感器的热信号,解决了传统定量装备体积较大、价格昂贵等问题。中国农业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通讯单位,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功能核酸研究团队许文涛副教授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林跃河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后程楠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第二篇封面研究论文题为“A universal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using nick-HCR nanostructure as molecular gate of nanochannel for detecting Chromium (III) ions and microRNA”,报道了一种基于可消解DNA超级结构门控纳米孔道的通用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是一种功能核酸与纳米材料搭建生物杂交传感界面的全新碰撞。该传感器由功能核酸和核酸等温扩增技术驱动的孔外靶标分析物均一转化系统和孔内纳流门控系统组成。其中,功能核酸驱动内核由铬离子特异性切割核酶和储能燃料发夹两者构成。等温核酸扩增技术驱动内核由指数级扩增反应(EXPAR)及杂交链式反应(HCR)两者构成。通过功能核酸裁减设计,对等温核酸扩增技术进行通用性改造,搭载具有良好机械强度的仿生界面纳米孔道,本研究实现了一种传感器对重金属离子铬及microRNA(生物标志物)两种不同类型靶标的同时检测,践行了功能核酸归一化检测理论,对日益复杂的复合型多靶标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参考。中国农业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通讯单位,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功能核酸研究团队许文涛副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农学院博士后朱龙佼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以上两项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转基因重大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以及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