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架国产大客机C919开始总装 力争明年底实现首飞

20.09.2014  08:46
原标题:

  昨天上午,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结构总装在上海正式展开。本报记者 孙戉摄

  本报记者 涂露芳

  国产大型客机翱翔蓝天梦想实现的日子越来越近。昨天上午9时19分,中国商飞C919客机项目正式启动首架飞机的结构总装,明年将完成系统设备的总装并在年底实现首飞。目前,C919海内外订单已超过400架,正式交付运营预计会在2018年。

  100天完成结构总装

  “嗒嗒嗒嗒……”一阵急促的铆枪声在空旷车间内响起,四名工人里外合力开始在C919首架机机身部段对接位置打下密集的铆钉。开铆总装,是C919飞机制造的关键性节点,由全国各地不同航空部件制造商生产的机体结构陆续运抵中国商飞上海浦东总装制造中心后,先要在部装厂房完成所有机体结构的对接,再整体移送到总装车间完成复杂的系统设备安装。

  头戴透明护目镜,手持铆枪、身材瘦弱的何馀师傅,已经是有着42年飞机装配经验的老行家。从运十、麦道83、ARJ21国产支线客机再到C919的总装,何师傅见证了中国追梦大飞机的曲折历程。“作为老航空人,能为C919大飞机开铆,无比光荣自豪!”端着铆枪的老何一丝不苟,因为他打下的每一颗铆钉,都关系到机体结构衔接的气密性和抗气流冲击的强度。

  紧邻浦东机场的总装制造中心,四年前还是沟壑纵横的荒凉滩涂地,现在已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中国大飞机摇篮,到2020年将具备150架C919大型客机和50架ARJ21-700支线飞机的年生产能力。在长297米、宽96米的硕大部装厂房,披着“香蕉绿”的机身大部段在装配桁架上显得个头娇小,但它实际上由三部分组成:前机身、中机身和中后机身,分别从中航工业南昌洪都和西安飞机生产基地长途运输过来,在先进的激光红外定位系统辅助下完成了快速对接就位。只有爬上桁架进入机身段内部,才能看清三大部段之间等待加带板铆接的缝隙。

  记者注意到,中机身部段下方,两侧各预留了一个椭圆孔,这是机身与中央机翼对接的位置。机身段前后还预留了两个工位,分别准备进行机头和尾翼的安装对接。“下个月,机头、后机身、外翼、垂尾也将全部运抵总装基地。”中国商飞C919项目副总指挥吴跃表示,首架飞机的结构总装将在100天内完成。

  这个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部装厂房共设中央翼装配、中机身装配、水平尾翼装配和全机对接4条生产线,采用了自动化制孔、钻铆设备、自动测量调姿对接系统、自动引导运输车、飞机移动系统等先进设备,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民机部件自动化装配生产线。

  整架飞机零部件至少300万个

  结构总装之后,C919首架飞机还将完成浩大的系统设备安装,涉及发动机、起落架、航电、飞控、电源、照明等数十个专业系统。粗算下来,整架飞机需要的零部件多达300万至500万个,中国商飞不仅需要严格把关所有供应环节的质量和供货进度,还要掌握高标准的总装装配工艺。“预计到明年三季度,首架C919将实现总装下线,力争年底首飞。”中国商飞相关负责人透露,首飞之后还有艰巨的适航取证任务,大概需要两年时间完成,以获得行销全球民航市场的资质。因此,国产大飞机的正式交付运营预计会在2018年。

  与最初计划的2014年首飞、2016年交付目标相比,C919项目进展有所延迟。此前,波音、空客全新飞机的研制也多次遭遇过延期交付,因为大量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增加了研制的难度和风险,数百家供应商参与的庞大生产管理系统难免进度滞后,适航取证也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

  C919总装如何保障质量?中国商飞制造中心总工程师姜丽萍说:“机身部件和零部件质量控制上,我们对各个供应商提出了严格要求,从工程图纸开始分解任务,按工艺要求严格执行;我们采取了先进的工装生产线,比如70%的铆接孔自动化制孔,减少人为因素干扰。从目前进度看,机身对接难点都已克服。”她说,目前的工艺装备确保年产20架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