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新增刷卡功能:首批接入"刷卡"商家仅9个
继上线“好友转账”功能之后,微信支付又有新动作。
昨日(9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微信在其“钱包”模块中加入了一项“刷卡”功能。
“‘刷卡’指的是用户授权财付通提供每天10次、额度300元以内的免除密码、短信动态码以及其他任何信息验证的支付服务。商家扫描您手机的二维码(或条码)后,财付通根据从微信零钱账户或者银行卡扣划交易款项至商家账户。”微信支付的用户协议中介绍道。
易观国际分析师李烨分析认为,这是微信支付深入线下支付市场的又一大进展,也是在政策调整后,微信开始变主动扫码为被动扫码,并加入支付密码,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同时,也可看出扫码支付技术手段,在政策调整后的发展方向。
那么,多家机构重启二维码支付,是否意味着央行已经对此放行?
首批接入“刷卡”功能商家仅9个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微信钱包多了“刷卡”功能,点击进入刷卡功能,屏幕上会分别出现一个可供扫描的二维码和条形码。
据介绍,微信“刷卡”功能会针对微信5.4以上版本用户陆续开放。开通“刷卡”功能后,用户向商家展示二维码、条形码,商家使用扫码枪或者摄像头,扫描用户的二维码、条形码即可完成交易,具体步骤:商家在收银台下单,向用户展示价格——用户打开微信刷卡,展示二维码、条形码——商家通过机具扫描用户的二维码、条形码——用户订单小于300元时无需输入支付密码,大额支付需要验证支付密码——商家后台收到支付成功通知,同时用户手机展示支付成功页和收到支付成功短信通知。用户也可主动选择停用刷卡功能。
不过,首批接入“刷卡”功能的仅有9个试运营商家(包括好邻居、国大药房、天虹百货、壹加壹、DQ冰雪皇后、民生百货等)。因为处于试运营期间,微信方面目前暂不提供商户自助申请,且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来决定推广进度。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钱海利认为,腾讯与阿里在线下零售业的争夺在持续加剧,此前支付宝已抢滩线下,微信也开始加速布局O2O的步伐,当前用户移动支付的习惯还未形成,这种使用手机进行刷卡的方式不仅能为用户提供便捷支付渠道,还能节约商户及用户本身的时间成本。
银率网理财分析师毛亚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微信这一举动意在巩固手机支付市场,来弥补微信在NFC或其他移动支付方式上的不足,近期推出的iPhone6带有NFC功能,并且宣称将进入手机支付市场,而近期支付宝也推出了“未来公交”业务,这可能推动国内手机支付功能由应用支付向NFC支付转换。反观微信支付,支付功能一直是它的短板,由于微信支付推出恰好遇上央行暂停二维码,可以说一直没有能够实现线下支付功能,与其他第三方支付甚至手机银行相比,微信支付新增“刷卡”功能,弥补了上述短板。
并不意味着二维码支付已放行
今年3月,基于支付系统和二维码信息本身以及扫码环节的安全性,央行暂停了二维码支付。对于微信“刷卡”功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腾讯在相关协议中规定:“任何通过您的手机或SIM卡发起的刷卡服务均视为您本人行为”。据此规定,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别人拿着你的手机用微信支付或者刷卡,都是符合规定的,后果自负。那么,新增的“刷卡”功能安全性究竟如何?
对此,微信支付团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该功能拥有一系列安全机制:包括二维码、条形码加密及防盗措施,二维码、条形码具有时效性且一次有效。每个用户只能对一台手机开通刷卡功能。更换设备登录,需要重新验证支付密码开通。同时,微信支付安全系统会对可疑交易进行拦截,对于异常行为用户,进入刷卡界面需要验证支付密码才能使用。另外,对于合作商家的准入和结算有严格的规范和限制,试运营阶段暂未开放商家自动接入。”
钱海利也表示,这相对于之前扫描商家的二维码,自己生成的二维码更安全些。
毛亚斌则告诉记者,微信刷卡功能为使用者提供了动态二维码,并且是由消费者出示二维码,由商户进行扫描,这大大降低了用户账户被盗用的风险。不过,不法分子仍有可能通过移动网络绕过二维码直接攻击消费者的账户,而且300元以下消费无安全认证的设置,也可能为不法分子提供便利,不过这一风险是否存在仍需进一步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自暂停二维码支付业务以来,虽然央行未表示重启,但各方为了抢占未来市场先机,一直在悄然布局。
比如,邮储银行广州分行此前已推出二维码支付话费充值业务,不过只在该行内部试用;8月开始,支付宝钱包和上海地区的全家便利店联手推出“便捷支付9折优惠”活动;另有消息称,银联已研发出建立在传统线下支付体系的二维码支付模式,用“扫码”取代“刷卡”。
这是否意味着央行已经默许或者完全放开了二维码支付?
“二维码支付的便捷性毋庸置疑,央行此前暂停二维码支付也是由于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次微信推出‘刷卡’功能,并不意味着央行完全放开二维码支付。”毛亚斌分析认为。
李烨也认为,政策上只要没有发文解禁,就不能说是完全放开,最近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种种行动,只能说是支付厂商对扫码支付技术的调整和加紧抢占支付市场的决心。
[责任编辑:白丽克孜·帕哈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