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科技”,反腐也有“互联网+”

09.05.2015  13:32

   核心提示: 手机反腐APP、人脸识别和电子打卡签到、微信反腐……一段时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创新反腐方式,用新技术手段督促官员改作风,开启了反腐“大众化”、“公开化”的时代。不仅体现了各级坚定反腐的决心,“制度+科技”的配合,也让反腐乘上 “互联网+”思维的春风,充分释放了群众反腐热情。

 

资料图片

  用新技术手段督促官员改作风

  “四风”问题随手拍

  “随手拍”活动得到群众积极响应。“五一”期间,衡水市纪委收到“四风”问题举报13件,查实2件,责任人被严肃问责。随着反腐力度不断加码,中共正利用一些新技术手段强化对官员行为作风的监督,多个地方开展“‘四风’问题随手拍”活动,公众热情参与。

  人脸识别、电子打卡签到

  为了改进工作作风,中国一些党政机关上下班开始使用人脸识别或者电子打卡等科技手段签到,科技和机器不给迟到早退“留情面”。

  微信反腐 典型案件发市民手机

  北京市纪委微信公众号“清风北京”近日已启动运行,意味着今后北京查处的典型案件、巡视问题通报等均可推送至市民手机上。

  “党员干部纪律作风日常网络监督系统”

  干部群众的反映和举报、纪检监察组织的主动了解和收集的不良信息录入后,系统会自动向涉事对象的手机发送短信提醒,涉事对象如有异议可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申诉,纪检监察组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审核,构成立案的转入纪委案件线索管理系统处理,不构成立案的进行记分处理。每一次扣分,系统都会自动生成短信告知监督对象,实现自我预警。

  互联网+反腐 吹来一阵清风

  小手机也能“逮”住大问题

  “小手机也能‘逮’住大问题,每一个手机都是一部暗访器材。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监督员。”秦皇岛市纪委书记郝占敏说。

  监督方式动态发展、与时俱进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表示,中共积极探索举报渠道,体现着反四风、反腐正从“打老虎”到全民“打苍蝇”,从群众举报信箱、电话举报再到网上监督、人脸识别打卡等,监督方式是一个动态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

  构筑权力运行“防火墙”

  构筑“制度+科技”的权力运行“防火墙”,使得效能管理更加严格,防止了敷衍塞责和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全天候、全方位对党员干部的纪律作风进行监督,实现了权力运行和监督运行同步同轨同向。

  “制度+科技”,充分释放群众反腐热情

  信息公开引入“互联网思维”大势所趋

  反腐在进行。在信息公开、发布过程引入“互联网+”思维更是大势所趋。应该说,这样全民反腐与时俱进,顺应了时代的潮流,顺应了民心,将为肃清官场不正之气吹来一阵阵清风。

  反腐APP能充分释放群众反腐热情

  通过“制度+技术”的合理搭配,反腐APP能够充分释放群众反腐热情,增加监督“流量”,利用手机软件反腐,为民众提供政治参与的渠道,行使好监督掌权者的权利。

  利于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

  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有利于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愿腐的保障机制。

  体现中共坚定的反腐决心

  “制度+科技”预防腐败的做法,体现了中共坚定的反腐决心,促进官员改作风,让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监督渠道更加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