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中国:联合国利马气候大会上讲中国林业碳汇故事

15.01.2015  22:52

每年一届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14年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190多个国家的上万名代表与会。大家针对气候变化这个直接维系地球和人类未来发展的大事发表各自的观点。这也使利马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本次大会上中国林业的声音受到各国代表的关注。

 

 

2014年12月初,南美第三大国家秘鲁的首都利马。空旷的 国防部 大院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巴西捐赠的十几座足球赛事时用过的白色大棚临时搭建在这里,却成了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

 

190多个国家的上万名代表从世界各地赶来,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 缔约方 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0次 缔约方 会议。大家争先恐后地针对气候变化这个直接维系着地球和人类未来与发展的大事发表自己的观点。

 

当地时间12月5日13时刚过,位于会场F大棚紧邻出口的“中国角”就已经开门迎客。这是中国系列边会开幕的第一天,各种肤色的代表们闻讯赶来,想听听即将开始的中国林业边会能告诉世界些什么。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采取的政策和具体行动,一直都是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热点。为了更好地在国际讲坛上传播中国林业在气候变化中发挥的作用,主办边会的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负责人策划了不少方案。最终决定,以讲述中国故事、传播林业声音为主题,邀请多方代表,共同讲述了“中国林业碳汇交易促进农民增收”的故事。通过完整的故事演绎,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林业碳汇交易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机制和成效。

 

这一新的主题、新的形式、新的角度,吸引了英国、法国、尼日利亚、多哥、南非、苏丹、加蓬、秘鲁、韩国、博茨瓦纳、中国等20多个国家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绿色气候基金等国际组织的70多名代表。代表们纷纷提问,希望了解更多的细节,获得更详细的资料和技术指导,以便在各自的国家或机构进行试点和推广。

 

此时的利马已是初夏。气候大会的会场设在临时搭建的密不透风的大棚里,让代表们感到闷热难耐。但他们依然兴趣盎然。一方面大家感受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和使命,另一方面被中国的绿色边会的话题所吸引。

 

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副主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主持了边会。她说,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制度建设进程中,森林所具有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成为全球增加森林面积最快和人工林最多的国家,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中国对占全国森林面积一半多的集体林实行了改革,农民获得了林地的使用权、林木的所有权和收益权。但是,森林经营周期长,短期内没有收益,怎样才能帮助农民通过可持续经营森林获得收益、巩固林改成果,是个关系到林业碳汇事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大问题。

 

这个问题一下子激起了与会各国代表的兴趣。 李怒云 告诉大家,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作为中国国内首家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积极组织当地林业部门、科技支撑单位、林权交易所等,开展了“帮助林农可持续经营森林增汇、出售碳汇减排量增收”的研究,建成了“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体系”。

 

她解释说,这个体系参照国内外自愿碳交易规则,考虑了农民单家独户的特点,研制了“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编制了“林业碳汇项目审定核查指南”,建立了碳汇减排量注册平台和碳汇自愿交易托管平台并在浙江省临安市开展了试点。

 

接下来的主旨演讲,按照“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体系”的运行程序,由政府部门、碳汇计量单位、审定核查专家、碳汇交易托管平台的代表组成了发言团队,完整地展示了该体系科学规范、严格管控、环环相扣的项目规则和经验。

李怒云 用一张示意图展示了整个体系的运行模式后,临安市林业局副局长朱永军简要介绍了所制定的管理办法,其中包括发布项目信息、征求林农意见、明晰林地产权、森林经营技术要点、农户限期报送经营活动信息以及发放碳汇证的规定等,以确保首期42户林农顺利加入试点。

 

中国林业边会上,李怒云和外国友人交流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周国模说,该校制定开发出了我国第一个《竹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学》和《 竹子 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2008年在临安营建了全国首个毛竹碳汇林项目,2009年编制了全国首个县级碳汇林业建设规划《临安市碳汇林业建设总体规划》,2010年推动临安市成为全国首个碳汇林业实验区,开展碳汇造林和森林碳汇经营计量监测长期试验,该校获得全国首批《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 资格证书 》。这些工作为推动当地地区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还介绍了颇具特色的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和碳汇计量情况。他说,农户经营碳汇项目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创新意义,又有特殊的技术管理要求。我们参考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林权改革和生产实际,开发了专门针对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计量与监测的技术和方法。这些技术可操作性强,便于复制和推广。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武曙红对林业碳汇项目审定核查指南行业标准做了简要介绍。她说,林业碳汇项目额外性认定、现场和文件审查、碳汇量审定等程序,是确认项目碳汇量真实可靠的重要环节。审定后的碳汇减排量,在中国林业碳汇注册系统开设了专门的窗口进行注册。依托注册信息,临安市林业局给农民发放碳汇证,该证记录了农户项目的预期碳汇量。农户再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签署托管协议出售碳汇。

 

华东林交所董事长沈国华向与会者们展示了托管初始登记、托管信息保存、碳汇交易流程以及托管变更登记等交易环节。他负责任地告诉各国代表:我们依托上述交易体系,开展了真实的交易。签约之后,临安42个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产生的预估碳汇量,分别被中国建设银行浙江分行和公众以30元/吨的价格购买,真正实现了农户森经营碳汇项目的成功交易。

李怒云说,这个以促进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为目的的自愿碳汇交易体系,是帮助农民出售生态服务获利的有益探索,是通过林业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举措,是贯彻落实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具体行动,是顺应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涉林议题的科学实践。

 

逻辑严谨的讲述,在各国代表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一位南非代表说,这一体系的研发和运行为企业搭建了自愿减排、扶贫惠农的公益平台。企业购买碳汇、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帮助林农实现了生态服务价值的货币化。这种交易模式,为解决林业生产周期长、短期内林农难有收益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利马全球气侯变化大会会场 来源:IISD/ENB (http://www.iisd.ca/climate/ cop20/enb/9dec.html)

 

一些国家的专家认为,这种创新的生态补偿模式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能够调动广大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值得在本国试点推广。

 

随后,福建省永安市委书记黄建平介绍了《发展碳汇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情况,中国低碳旅游推介委员会秘书长刘霞介绍了中国低碳旅游的倡导与实践,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雷海清介绍了温州的碳汇林业发展情况,帮助各国与会代表了解中国绿色碳汇事业发展的全貌。

 

北京二外附中校长付晓洁介绍了在中学生中开展绿色碳汇教育的情况,向各国代表展示了中国的明天和希望。他和李怒云一起,把共同编写的、刚刚出版的3部有关绿色教育的中英文校本教材《中国湿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中国沙漠化防治》,赠给了与会的法国、南非、玻利维亚等外国代表。拿到新书的外国代表们十分兴奋,没等边会结束,就迫不及待地翻看了起来。

 

利马下午的太阳亮得刺眼。2015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承办方——法国巴黎正在会场外起劲地做着前期的宣传。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组织的代表团队并没有因为边会的成功而感到如释重负。相反,他们意识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他们清楚,2015年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边会上告诉世界些什么,完全取决于这一年的努力。他们和中国的林业碳汇工作者一道,将为此加紧努力!(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