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屋面雨水 北京一年可蓄水两个昆明湖
北京地区的缺水现象是众所周知的,雨水再利用是大家所期盼的。雨水的收集方式有多种,如建筑屋面雨水、道路路面雨水、广场地面雨水、绿地迳流雨水。其中,道路路面雨水、广场地面雨水,因受冬季降雪时投撒融雪剂的影响,直接再利用会有困难。建筑屋面雨水和绿地迳流雨水不会受融雪剂的影响,完全可以直接再利用。现就建筑屋面雨水和绿地迳流雨水的直接补充地下水的再利用技术及可行性进行分析。
案例一 千年古树从不浇水的秘密
在北京北海公园南门外的团城景区,有一棵千年白皮松树的一侧发生枯萎,在探寻松树病因时却有了意外发现:这棵树千年来都不用人工浇水,其秘密就是充分利用了北京地区的自然降水,即每年600毫米至800毫米的雨水。
工作人员随后展开调查发现了古人的具体做法:
1.铺设地面吸水砖与渗水缝。在降小雨时,利用地面吸水砖来蓄水,通过渗水缝渗透到地下,保存雨水。
2.建地下蓄水、渗水渠道。降大雨时,将地面的雨水迳流,通过地面雨水算子收集,并引入地下蓄水、渗水渠。降雨量大时,将雨水储存起来,待日后慢慢地向外渗透,补充地下水,使土层常年保持一定的水分,供树木的生长使用。
这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财富,如此巧妙的设计无疑给我们现代人提供了雨水收集利用的宝贵经验。
通过调查,工作人员还发现,千年松树枯萎的一侧,就是蓄水、渗水渠道塌方的一侧。由于渠道塌方雨水渗透受到影响,因缺水而枯萎。待修复后,枯枝果然又重获新生。
案例二 德国建筑屋面雨水的利用技术
德国、荷兰的建筑屋面雨水落水管全都进入地下。而纵观我国,眼下的屋顶雨水全都洒落于地面,形成地面漫流,有时进入绿地,有时流入道路,最终进入雨水管道。
笔者在参观德国克拉公司的工厂时看到,车间门口雨棚的雨水经雨水落管引入地面的雨水渗水井中。雨水渗水井由塑料管和防冲刷卵石层组成。据德国专家介绍,雨水落管的下部结构是一个管道式的渗水系统,或是一个带沉泥井的管道式的渗水系统。这样,将建筑屋面雨水直接引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丰富地层表面层的含水量,为树木和绿草提供水分。
北京建筑屋面的雨水如何利用
北京属寒冷地区,冬季有雪,为缓解地面交通,经常洒融雪剂。融雪剂是一种盐类,对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所以,北京地区的道路雨水、广场雨水以及大型建筑群雨水的利用,必须经过合理的处理后才能利用。而北京地区的建筑屋面的雨水不会受到融雪剂的影响,因此具有很好的回收利用价值。
北京地区建筑屋面雨水如何利用?可参照德国、荷兰的经验,利用现有的屋面雨水落水管,在它的下端换防冲撞的管材,配以透气的底部弯头,然后引入沉泥式检查井。检查井的两侧接上农用渗水塑料管道,用于储存或渗漏雨水,直接将雨水引入地下,补充地下水,提高地面表层的含水量,供植物生长的需要。
沉泥式检查井,在其上部应设杂物收集筐,收集屋面雨水所夹杂的树叶等杂物;在其底部的沉泥槽用于收集屋面雨水中的粉尘。检查井的口部应设井盖,用于对检查井的定期维护与保养。
渗水塑料管道可以沿建筑物四周布置。具体做法可视建筑物周边绿化的设计而定。建筑屋面雨水利用的目标,是补充地面表层的含水量,为绿化植物提供水分,保障植物的生长条件和成活率。
这种雨水直接引入地表以下做法的好处是:可减少雨水的蒸发量,提高雨水的有效利用率。
眼下,北京地区的雨水大都被蒸发进入空气中,随气流而扩散,有效利用率很低,实在可惜。
北京地区如何利用广场雨水
北京地区的广场雨水利用可利用德国、日本的雨水收集塑料框架模块,这种塑料框架模块,可组织成不同体积的地下储/渗水池。在春夏秋季,可收集不含融雪剂的雨水。这种方式可通过自然渗透补充地下水,也可通过人工方式加以利用,浇绿地、浇植物。
北京雨水利用的效益分析
北京地区常年降雨量为600毫米至800毫米,现以1万平方米的屋面投影面积计算,每年的雨水量为6000立方米至8000立方米。扣除屋面吸收、屋面蒸发量以及收集效率等因素后,实际可收集的雨水量按50%计算,则每万平方米的屋面面积可收集3000立方米至4000立方米。
若北京地区能有1000万平方米的屋面雨水得到收集,则每年有300万立方米至400万立方米的雨水量得到利用,相当于1.5至2个昆明湖昆明湖容量为200万立方米 。
若按北京市居民自来水的价格5.0元/立方米来计算,则每年可创的经济价值为1500万元到1800万元。
北京市建设工程物资协会专家组组长、教授级高工 王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