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大众创新门槛 工业互联网将带来百年大繁荣
11.03.2015 11:00
本文来源: 林业网
“‘互联网+’,包括工业互联网、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工业、智能制造等概念从国外热到国内,反映的是全球范围信息经济全面发展大趋势和工业业态升级的现实需求。”姜奇平认为,“这些趋势,在本质上是信息化现象,而不是工业化现象。就好比说,有人把工业革命的某一段命名为农业4.0,只能理解为是用工业化、产业化的方式搞农业,而不能理解为工业革命在本质上只是一场农业革命。这涉及这场变革到底是体变,还是用变。”
姜奇平强调:“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一是智慧化,二是服务化。智慧化说的是技术范式变化,带来的是技术和生产力上的正反馈,指要素越复杂,决策的能力相对越高。例如大数据,可以做到数据越复杂,洞察力相对越高。而不是工业生产力条件下,对付简单容易,对付复杂难。面对互联网时代多变的市场,智慧化会使工业发生从迟钝到灵活的转变,提高复杂性条件下工业的响应市场的活力。服务化说的是商务范式变化,带来的是成本上的范围报酬递增,即市场需求越复杂,成本反而相对越低。服务化对应的是产业化,产业化是同质化,服务化是差异化。过去工业和农业都是按产业化的方式发展,效率虽然提高,但附加值较低;工业一旦从产业化转向服务化,可以从同质化制造转向差异化服务中获得更高附加值。而智慧化和服务化结合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让作用于提价竞争的差异化,从成本不经济,变为成本经济。因为互联网从长远看,更擅长的是降低差异化的边际成本,因此增值是它的最佳使劲和着力方向。”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业态的升级。具体到工业发展上,要从产业化的业态,向服务化的业态发展。通俗地讲,未来趋势在于像发展服务业那样发展工业。当前工业最大的现实需求就是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低附加值是同质化造成的,高附加值必须走差异化的路。而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就是提供差异化的产业。服务化因此可以理解为用差异化的思路来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工业互联网主要指工业的服务化,即以服务化的思路来发展第二产业,用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来发展第二产业。这是第二产业发展思路的一个飞跃。又由于服务业存在‘成本病’,服务化必须以智慧化的方式来做,也就是通过电脑加人脑,克服服务业‘成本病’。这就是工业互联网的现实需求以及满足这种需求的大思路。”
论及工业互联网与综合国力之间的联系时,姜奇平这样说:如果把世界比喻成丛林,一国综合国力与他在丛林的食物链上的位置相关。食物链高端的生物通吃低端,综合国力高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产业链处于高端。由于工业互联网代表的是业态升级,升级的结果表现为更高的附加值,就是在产业生态链上攀升到高端。中国长期处于工业产业链的低端,要提高综合国力,必须解决转型升级的问题,工业互联网就是这样的机会。
谈到美国、德国、韩国、日本如何布局工业互联网时,姜奇平表示,“对美国和德国等国来说,所谓的‘再工业化’,意在将工业的业态改造为服务化的业态。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针对工业化高度发展之后金融虚拟经济造成的空心化,要求重新加强工业,加强实体经济,这是在补金融泡沫化造成的窟窿;另一方面,如果只是把工业从中国转移回去而不转变业态(转向互联网虚拟经济,即智能的服务化),发达国家在工业回归中并不能获得便宜。道理很简单,低端的比较优势在中国,不在他们那里。将工业直接转移回去,资本家会用机器来代替工人,解决不了问题。因此,工业互联网就有特定的含义,就是既要把工业转回去,又不能转到低端。所以这里的互联网,我们可以等同于升级来认识。智慧化是升级的手段。智慧化的条条道路,都是通向以差异化来提高附加值的。因此,无论美国、德国,还是日本、韩国,他们的布局,都是在高端,并不是要与中国简单争夺低端。对这种布局,应该从附加值角度来观察和认识,而不能简单从实物形态和功能来认识。”
与上述国家相比,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如何?姜奇平表示,工业互联网是一场业态升级,升级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需要克服的障碍,都与我们面临的现状有关。与上述国家相比,中国是在低水平产能过剩条件下发展工业互联网。这决定了,第一,中国产业链低端的工业产能是过度而不是不足,面临的是要调整结构。就算美、德、韩、日不来争低端,这一部分低端也要主动向高端转型。这不是虚实问题,而是高低问题。千万不要把再工业化,曲解成再低端化,为传统守旧制造说辞。一定要努力往上游方向升级。第二,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向工业互联网方向升级的基础还是相对比较好的。工业升级这种事,由制造业大国来搞比较适合。别的不说,就说中国工业的产业配套,劳动力条件,放在世界哪里,都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别人需要加两把劲实现的事情,中国只需要加一把劲,这就是要让集群、劳动力变智慧化。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放在世界也不算低,网络就绪度很高,这都是有利条件。第三,中国工业转向服务化条件有限,亟待改善。中国的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刚刚超过50%,服务业自己还没有现代化,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成功路数和经验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借鉴,要在非常实、非常同质化的产业化整体氛围中发展出比较虚、高度差异性的服务化的人才和文化,特别不容易。服务化在一些人看来很虚,是虚拟经济,这就是一种不适应高附加值新常态的观念,是在跟人民币闹别扭。这种现状要改变。
“好在中国有特区的经验,总体上不行,但抓住某个局部,一马当前,可能造成全局的意外突破。这也是一种要识别、发现出来的现状,它是一种积极的、能改变现状的现状。互联网就是这样的‘特区’,特就特在智慧化、服务化上。一方面,中国工业一般的智慧化水平不高,但中国有一个高度智慧化的、在全球一马当先的互联网。‘一花独放不是春’,光让这匹马自己跑(光用来发展信息产业)有点可惜,像印度的软件服务业,没发挥对本土传统产业带动作用。用这匹马来带工业正合适,只要马撒开了蹄子后,中国工业吓得惊叫就好。中国工业只要忍住互联网的折腾(实质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一定能脱胎换骨,在走向高端中获得重生。另一方面,中国一般的服务化水平和能力虽然不高,但中国有一个具有高度服务化能力,屡屡在实战中击溃美国互联网主力(如eBay、微软MSN等)的世界级的、富可敌国的互联网企业群体。如果中国工业能被BAT洗脑,搞明白高强度服务增值的窍门,并实现中国的市场模式创新,中国工业对美国超车的时代就会真正到来。想清楚这些,中国根本不需要跟在美、德后面跑,先向本国的胜利者学习,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再说。”他说。
中国若要做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引领者,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姜奇平分析说:“工业互联网是发达国家提法,对中国来说,不如叫互联网+好,互联网+在这里,就是互联网+工业。代表以先进的业态主导、带动、引领工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首先要解决谁为主导的问题。这个不明确,万事皆休。中国的互联网虽然发展很好,但与工业相比,还是小马拉大车。这时最容易产生的观念是,你虽然跑得快,但你这么小,凭什么来拉我?这是‘大车心态’。如果工业也像现在交通、金融、图书、流通一样,互联网一拉他,他就乱叫:这样不行,那样‘违法’,那工业互联网怎么可能进行得下去?这主要是认识问题。如果总想着落后,不思进取,就没有办法了。工业互联网就是要争上游。必须得拿出点魄力来,否则什么事也干不成。”
“以上只是说要跟上潮流。要想引领,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是要超车了。可能不可能?我认为完全可能。但前提是观念还要进一步解放。不光要强调互联网的主导性,还要琢磨互联网的路子怎么走才能超过美国。” 姜奇平说:“互联网就是超车的一个例子。互联网为什么能从跟随,渐渐变成在某些领域引领世界潮流呢?主观原因就是人的因素。如果专讲引领超车,中国有一个方面,可以同美国一争。这就是比大众创新。”
“中国有一种独特的文化,也许我们身在其中没有什么感觉。这就是‘群众路线’的传统。中国一直有一种注重草根的传统。诺贝尔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大繁荣》中研究发现,决定三五百年这个级别的大繁荣的关键,在于有没有草根创新的机缘。这演化出一种关于‘梦’(中国梦或美国梦)的隐喻。其实就是讲无数像马云这样,原来什么也不是的人,最终有成就自己的机会。这样的国家会成为引领性的国家。过去三五百年间只有英国和美国做到了,将来中国能不能做到?这是中国能否引领的关键。互联网的成功诀窍就在这里:由于爹不亲,娘不管,造成了草根满地疯长、野长,从生物多样性中产生出复杂性的进化能力。中国人这种能力是无师自通的,人人都有创造力。”
姜奇平表示,工业互联网的极致,不是要把工业搞成怎么样就完了,工业只不过是由头,关键是要激发出人的创新能力。互联网带动工业发展,最终的形式,将看哪个国家可以分散地、而不是集中地,由最接近客户的一线草根而不是控制中心的精英,从消费者出发而不是从生产者出发,以销定产而不是以产定销地搞产品服务和体验。除了互联网,没有什么机制有这样广大的社会动员能力,能满足工业从集中模式向分散模式的转变所需要的无所不在的创新。
姜奇平最后预测称,如果中国大众创新的门槛比美国还要低,一线草根才能真正被激发出来,那么从工业互联网中就会产生百年大繁荣的效果。(记者 廖国红)
本文来源: 林业网
11.03.2015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