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与先进理念落地生根

20.01.2017  04:39
创新能力与先进理念落地生根 ——林业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系列报道③
   中国绿色时报1月19日报道(记者 潘春芳 通讯员 万杰)  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不仅仅是简单的引进资金,弥补林业建设资金不足,更重要的是吸收贷款项目中搭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先进管理理念。
  30年来,我国开展的林业国际金融组织项目在引进国外优惠资金的同时,非常注重引进国际先进的知识技术、管理机制和发展理念,并根据我国国情、林情,加以吸收与再创新。如今,林业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不仅成为我国林业改革创新的重要示范区,也是我国林业重大工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典范。
   推广科技,促进林业建设集约化
  林业国际金融组织项目为我国了解国外林业先进技术打开了一扇窗。项目实施过程中,科技培训与推广同工程建设相伴相随,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仅保障了林业建设项目的实施质量和综合效益,同时也发挥了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和“种子效应”。
  项目努力把智力成果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广应用国内外科研成果及实用技术300余项,轻基质容器育苗、切根、生根粉、密度控制、嫁接换头、科学施肥和竹林垦复等一批先进实用技术从项目区推广到了全国。
  项目还在用地管理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林班信息数据库。项目林地的自然属性在一张电子图上一目了然,实现了项目林地的可视、可调、可查和可控。一些项目还试点推广了森林认证,率先引入国际通行的森林可持续经营工具,改善了项目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水平。
  更重要的是,项目通过技术培训、专家指导、人员交流等方式,将先进的林业实用技术和营林理念渗透到项目区的家家户户。项目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和县级三级技术推广和培训体系。据统计,仅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等4个项目,就举办培训班8.8万期,共培训各类人员592万人次、国外学习培训900余人次。项目覆盖的600多个县,有200多个县为国家级或省级扶贫开发县,技能更新培训让受训农民不但掌握了林业实用科技,提高了林业经营的一技之长,而且逐渐摆脱了一家一户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逐步走上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林业生产组织路子。许多农户因此告别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长期不断的培训和实践磨炼,也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管理、精通专业技术的外向型人才,造就了一支业务精湛的项目管理队伍,为推动我国林业国际贷款项目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人才库。
   创新机制,引领林业建设规范化
  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实行项目化管理,是林业国际金融组织项目带来的一项重要创新。
  我国在1978年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之前,林业建设基本没有实行工程化造林的管理模式,造林前没有系统的规划设计,造林后几乎没有针对性的检查验收,造林质量较低。1985年之后陆续引进的几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逐渐把先进规范的项目管理模式引进我国。项目结合我国的国情、林情,逐步建立起财务管理、计划调控、技术培训、科研推广、环境保护、种植材料开发、信息监测和质量管理八大支撑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技术规程、标准、办法,使项目实施和管理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项目实行监理制、招投标制、绩效评价制等管理机制,在国内率先引进了“造林模型”的成本核算办法、“分工序分级检查验收”的质量管理办法和“先垫付,验收合格后再支付”的造林报账支付办法等,这些创新理念和管理方法的运用,使资金拨付和造林成果真正挂起了钩,确保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性的同时,极大地强化了对造林质量的管理。据统计,林业世行贷款已竣工的4个项目,平均造林保存率94.8%,高出国家标准10多个百分点。
  国外的先进经验只能借鉴,不可照搬。林业国际金融组织项目开展的有益探索对创新演绎出适合我国国情、林情的林业工程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区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逐渐创新发展出更适合当地的项目管理机制。比如,世行“林业综合发展项目”在拨款账户管理上改变了以往账户统一设置在财政部的做法,将账户设置在省级财政部门,由省级财政部门直接负责向世行提取项目资金、兑换和拨付到项目县,这项创新对加快项目资金回补速度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将从县项目办提出报账申请到资金拨付到县的时间由以往的4-6个月减少到1-2个月。
   厚植理念,推动兴林富民和谐化
  除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从林业国际金融组织项目收获的,还有先进的发展理念。项目倡导的系统工程理念、契约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社区参与发展理念等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对我国传统的林业建设思维定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每一个林业工程都极其庞杂而充满变化,林业国际金融组织项目以系统工程的方法设计各种组织管理技术,实现了项目的最优化;项目通过制度、规程等明晰了各方参与者的职能及权责,实现了契约式管理;项目还以质量为核心,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体系;项目在土地使用、树种选择、技术培训等方面倡导社区参与发展理念,最大限度保障了项目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增强了项目受益人对项目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先进理念对提升我国林业的现代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甘肃省天水市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管理人员赴德考察时有感于德国的森林体验教育,在多方支持下用654万元项目余款建立了我国第一家青少年森林体验教育场所——天水秦州森林体验教育中心。目前,该体验中心已接待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及社会团体4.4万余人次。森林体验教育给青少年提供了课外实践平台和亲身体验森林的机会,并辐射带动了周围群体保护环境、造林爱林的思想意识。这既是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开发利用的创新性示范,同时也是对传统生态教育和宣传方式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