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系列举措推进专利工作

07.06.2016  04:53

  组织专利代理招标、建立面向教师的服务平台、征询激励政策意见、逐个学院巡讲政策……最近一段时间,多个部门围绕“专利”密集地推进系列工作。

▲▲  多部门联合汇成推进专利工作合力

  “我国专利法1985年4月1日开始实施,我校专利工作赶上了国家专利政策的头班车”,张红莲老师在校从事专利管理工作近30年,她介绍:专利法实施当天,国家专利局接受专利申请。我校有两项发明创造参加申请,其中当时为副教授的谷谒白老师发明的“搅刀一拨轮式排肥、排种器”,是新中国首个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

 

  图1 我校2006-2015年授权专利量

  自此以后的几十年间,我校专利工作平稳进展,而在最近10年发展非常迅速。科研数据显示:2006年全校申请专利数量141项、获得授权143项;而2015年度申请数量达728项,获授权专利393项。

  “科研人员的辛勤工作,为学校专利工作积淀了较好的基础”,科研院常务副院长段留生分析,我校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75%,远远高于高校平均水平,这反映我校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但就我校研究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来说,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专利工作还有望进一步拓展”。

  国家科技政策和体制改革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激发研发人员的热情、促进创新能力提升——今年以来,学校多个部门,聚焦专利从申请到转化全过程,推出多方面举措。段留生介绍,在国家倡导科技创新的新形势下,多部门合力推进学校创新。大家共同意识到:创新的动力源于师生,提升质量、优化服务、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  招标引入专利代理机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5月19日,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 10家专利代理机构 签订协议:在5年合同期里,专利代理机构将为我校科研人员提供国内申请代理、涉外申请代理、复审无效代理、专利信息服务、综合管理咨询等服务。

 

专利代理公司与学校部门进一步交流

  通过委托进行公开招标,学校高度重视: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审议工作方案;学校制定了《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资质招标实施细则》,建立由科研、国资、财务、产业等部门和学院共同组成的专家咨询小组,以文件形式明确招标流程及管理……经过公正、公平、公开的竞标程序,10家代理机构中标。他们中,既有学校以往多年合作的单位;也有通过能力入围的新合作伙伴。各机构的擅长领域各有不同,涵盖了我校目前所有学科。通过合同协议,把知识产权事务的事情,交由同样体现专业性的合作公司来完成,申请质量有保障;研究人员还将得到专业性的咨询和个性化服务。

  专家教授是知识和技术创新的行家里手;可面临知识产权申请、审查意见答复、专利维权等事项,往往又会是外行。这种困扰在高校中常常影响、制约着科研人员的投入热情。引入代理机构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从并不熟悉的“跑申请”中解脱出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研究上。

  “招标引入专利代理公司,不仅是给老师们带来便利”,财务处处长刘罡说。这次公开招标及协议文本中,明确各方权利、责任和义务,透明公布发生费用,体现出从严、从实和标准化的特点。以往出现的代理价格相差悬殊的情况、批量服务手续不规范的隐患等方面得到全面规范,大大减少了经费使用的风险。

▲▲  开通面向教师平台,逐个学院宣讲

  6月1日下午,科研院组织、邀请专利代理机构专业人员举行宣讲培训,主题围绕“专利管理系统申请流程”及相关专利基础知识,面向群体是工学院师生,具体包括学院负责人、科研秘书,课题组成员,以及研究生等。

 

面向工院师生的宣讲培训

  宣讲培训后,专利管理系统上线试运行,该系统全面覆盖专利备案、申请、联系代理、查询、统计等方面,向所有科研工作者开放,他们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同专业人员交流咨询;或是根据研究领域,委托中意的机构代理成果申请事务。工学院师生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在校内排名居于前列,因此被确定为巡回宣讲的第一个学院。

  科研院没有召开全校宣讲大会,段留生介绍,这样安排,是因为不同学院学科领域不同,“小会”更有针对性、面对面交流更充分。比如在安排上,培训的主题相同,但不同学院的重点不同,邀请的专利代理机构也有不同。以工学院为开端,从6月12日到25日,培训宣讲将在其他各院陆续举办。

▲▲  赋予专利生命力,产业接续服务链

  发明创造获得知识产权以后,管理服务的接力棒就交到校产办公室。

  2015年国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法,学校随即务实地推进落实,包括成立机构、界定权责、制定政策、规范流程等方面。产业办主任李洋介绍,半年多来的成果转移转化进展显示,学校积极举措的成效显现:截至目前确定转移转让的成果已有40多项,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专利本身体现出原始创新能力;而以专利为中心的管理服务,则是为创新活动赋予新的动力。截至2015年底,我校拥有有效专利权1524项;而根据统计,我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率约为5%。现在学校正在进行成果转化试点,借助宏观的利好政策,积极让这些无形资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体现创新的本义。李洋说,积极的转化成果,一定也会形成对创新热情的正向激励。

  也就在6月1日,国家科技创新工作会召开后的第三天,我校第一时间在中层干部中传达。会上传达明确信号:要创造各种条件,形成人人都可创新的环境,让创新活动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

  我校的专利工作又一次搭上创新的头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