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撬动 绿染张垣

27.06.2016  09:56
河北张家口创新体制机制推进造林绿化——
创新撬动 绿染张垣   从2000年到2015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森林覆盖率从20.4%达到37.05%,增加了16.65个百分点。面对干旱、少雨、立地条件差等生态建设的“拦路虎”,张家口市充分运用市场思维,探索创新造林绿化新机制、新模式,有效解决了造林、资金、管护等问题,走出了一条绿化效果好、综合效益高、持续能力强的造林新路。
  如今,“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奥运名城”的定位,又给张家口的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张家口市计划每年新造林100万亩以上,确保到202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为确保完成这一目标,全市还需新增森林面积775万亩,年均增加森林覆盖率2个百分点。
   多种造林模式 造林主体多元化
  5月,在位于阳原县揣骨疃镇的玉屏山万亩林苗一体化示范园,几台挖掘机和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不远处一排排新植的垂柳、新疆杨已经长出新叶。
  “玉屏山曾经是座荒山,山脚下全是荒滩、荒坡,石头多,种树难。”阳原县林业局林政股股长韩振官介绍,该县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化造林的方式,大胆地提出了荒山荒坡归集体、谁种树谁受益等举措。2013年以来,刘海军带领20多个种植大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实施“企业6、农户3、村集体1”的股份造林机制,创建了玉屏山万亩林苗一体化示范园。截至目前,该园区已完成荒山荒坡绿化12000多亩,林苗总量达300多万株。
  张家口市林业局局长王海东告诉记者,张家口市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积极创新推广租地造林、流转造林、合作造林等多种造林模式,打破了原来国家单一投资、集体造林的僵化模式,有效地推进了全市造林绿化进程。重点实施了高速公路生态廊道政府租地造林,亿利资源集团、东方园林等实力企业合作造林,塞北林场股份合作造林,SGS通标公司、春秋集团等公司义务植树造林,青年志愿者认建认养造林等工程。今年,参与生态建设的绿化公司达300多家。
  针对宜林荒地面积少,荒山面积大的现实困难,张家口市出台了《张家口市鼓励荒山绿化实施办法》,明确各类社会绿化建设主体完成预定绿化目标后,在优先享受国家、省、市工程造林补助、公益林补助、林业贷款贴息等政策的基础上,5%的土地面积可用于林业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5%的土地面积可用于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经营性开发。“这能让政府得绿、企业得利,是具有突破性的政策。”王海东说,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4家企业和个人意向投资荒山绿化34.19万亩,已签约33.18万亩,完成造林3.19万亩。
   多种融资方式 破解资金短板
  4月,中国绿化基金会捐资200万元,与张家口市政府联合设立“中国绿化基金会绿色张家口专项基金”,在2022年冬奥会场馆核心区建造200亩“冬奥会志愿者示范纪念林”,这也成为了张家口市推行基金融资的一个成功案例。
  市林业局副调研员武云峰说,按照《张家口市多种树工作方案》,该市计划2016年至2022年实施人工造林678.04万亩、中幼林抚育管护863万亩、封山育林82.05万亩。张家口市创新思路,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资金整合、各方联创”的原则,通过贷款融资、基金融资、众筹融资、碳汇融资4种方式,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格局。
  据了解,张家口市向国家林业局争取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项目,以塞林集团为市政府委托代建购买服务承接主体,向农发行申请贷款98亿元。今年,张家口市成立了中国绿色碳汇研究院张家口分院及20个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汇志愿者工作站,成为全国唯一各县区志愿者工作站全覆盖的市,为推进碳汇林业项目打好基础。
   建管同步 提高林木成活率
  自2013年开始,尚义县林业局在各项生态工程实行招投标制的基础上,实行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中标企业不仅负责林木栽植,还要保证林木成活率,县里根据苗木成活率分期兑现施工费用。据悉,该机制实行后,既保证了绿化质量,又缓解了尚义县绿化资金压力。从2013年到2015年,仅通道绿化工程一项,总投资9986万元,总里程243.1公里,全部实现了一次造林一次成景,成功打造了绿化精品工程。
  张家口当地有一种说法,“造一棵树就跟养一个小孩一样”。张家口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树成活难度大,保存难度更大,后期抚育、防病虫害、防火等需要有人力财力。近年来,采取护林员管护、专业队管护、委托公司管护、造林业主管护、受益主体管护等多种形式,健全管护机制,实现了建管同步。崇礼区以乡镇为禁牧主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资质、有管护能力的专业护林公司进行管护,成效显著。目前这种管护形式正在全市推广。
   生态脱贫 绿富双赢
  张家口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数量居全省地级市之首。张家口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重点发展以葡萄、杏扁等为主的干鲜果品经济林,以药材、食用菌、蔬菜、养殖为特色的林下经济,将造林绿化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实现绿富双赢。
  万全区宣平堡乡霍家房村借力林地优势发展林下养殖,并配套以餐饮、观光、采摘,使贫困村成为了“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村支书范进平说,我们以“公司+支部+农户”的形式建起了200亩的林下养殖示范基地,现存栏孔雀、白鹅、灰雁、鸵鸟、火鸡等30多个珍禽品种,主要销售到北京、张家口等地区,每年创造经济效益500余万元,每年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
  不仅村里发展林下经济,连道路两侧绿化也采取了“林上带林下”的种植模式。万全区白郭线省道绿化通过“政府前期流转、企业主体经营、涉地群众参与”的方式,将两侧5.3公里1236.8亩土地从农民手里流转到公司,每亩土地流转金为1100元,前5年由政府出资,之后由企业出资。公司除了种植树木,在林子下种植辣椒,与农户签订收购订单,统一提供种苗及技术指导。公司以每斤1.5元的价格回购,预计每户每亩可增收1500元。郭磊庄镇镇长郝彦锋说,“地上种苗木、林下种辣椒,实现了政府要绿、企业得利、农民受益的目标”。(记者 雷汉发 通讯员 刘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