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举办首届创新产业论坛暨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研讨会

30.09.2014  12:12

    xva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9月27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学首届创新产业论坛暨“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科技部、高校和中央党校、社科院的专家,以及来自中关村、苏州工业园、济宁高新区、合肥高新区、宁波高新区等试点单位的代表出席会议。经管学院院长张秋生教授致开幕词。开幕式由经管学院副院长施先亮教授主持。       张秋生在致辞中介绍了此次论坛召开的背景及宗旨。他谈到,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为国家创新驱动提供政策支撑。自2012年以来,科技部火炬中心在全国开展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北京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是最具有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声望的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专家直接参与了“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方案的设计、咨询和论证工作。此次举办创新产业论坛暨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研讨会,旨在为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论坛上,围绕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科技部、高校和中央党校、社科院的专家先后作主题演讲。   “我们正在进入在创新大时代,中国做出三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判断:一、我国已经到了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二、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三、全面开启质量时代。”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白津夫说。     “最近都在议论三件事,波特的公司破产了,华尔街边缘化了,马云带着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了,这些事的标志性意义就是从精英创新到草根创新、全民创新的转折。李克强总理最近倡导全民创业、全民创新,这也说明一个新的创新时代到来了。”科技部原调研室主任胥和平说。     “中关村管委会一直在努力干好一件事,那就是建立并不断优化和完善创业创新的生态系统,目前初步形成,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肩负着国家的示范任务,建设面向全球的大区域创新中心,我们正在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升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打造为市场化、社会化、全球化为根本特征的新系统。”中关村管委会研究室主任蒋海军分享了中关村的经验。   “新常态不能简单理解为速度降下来,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个表征,但不是新常态的标志,新常态新在发展思路。新的发展思路强调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分工协调,更强调创新驱动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赵志耘指出。     “创新首先是思维的创新,从工业化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互联网精神的特征是开放、平等、协作、共享。互联网思维有八大理念:虚拟实体打通,时空约束打破,一切都极致化,一切都模块化,个人帝国主义,利用大众力量,通过免费赚钱,用户本位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李海舰的演讲激情澎湃。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教授认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和成长,离不开资金支持,离不开科技金融创新。要清醒地认识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是口号,有方方面面的改革要抓紧,科技金融是关键的一环。有数据表明,美国一年真正的支持创业的天使基金超过200亿美元,我们国家真正的用于支持创业的天使基金一年,据我观察和了解,只有30多亿元人民币,折合5亿多美元。必须要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才能落实创新驱动战略”。   中央财经大学周卫中教授提出了完善创业生态系统的三条建议,“转变政府职能,使其从投资者成为代际演化的推进者;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促进政产学研合作;营造鼓励创新的法律环境和创业文化。”   北京交通大学服务经济与新兴产业研究所所长冯华教授认为生态系统的平台体系需要将技术、科技金融、企业孵化培育、高端人才融为一体。冯华教授强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基础设施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需要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把握科技服务业发展趋势和规律,建立综合科技创新机制。       国务院参事、我校经管学院袁伦渠教授,经管学院赵坚教授分别做专家点评。袁伦渠认为,这是一场高端的论坛,专家层次高,观点新,更是政府、高校、企业、园区协同起来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论坛,专家和实践部门面对面,实打实,文风好,会风好,既节约又高效,师生、政府、企业、园区各得其所,本身也体现了平等、协作、共享的创新精神。赵坚认为,互联网技术和高铁技术的发展将会改变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对经济的影响有很强的互补作用,对北京交大来说,又是一次迎接新一轮创新的重大机遇。   国务院学科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名师荣朝和教授,教育部经济学教指委委员欧国立教授分别主持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论坛。   下午的研讨会上,科技部火炬中心技术市场处处长张玢做了“关于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导向的思考与认识”的主题报告,试点单位代表苏州工业园区沈晓明介绍了科技金融创新的经验、济宁高新区张倩介绍了人才联盟和人才服务的体制机制创新,合肥高新区阚瑞重点介绍了高新技术研究院的服务模式。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代表和师生展开激烈讨论。   经管学院研究生李晓雪在参加论坛后表示:“论坛专家的演讲很新,信息量很大,对我们思想的冲击更大。现在校园里这样高水平又接地气的论坛还是太少,期待学校能举办更多这样的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