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须让学生找到市场感觉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5-12-31 李肖鸣
笔者曾多次参加大学生创业类比赛,发现很多参赛的大学生作品可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在比赛中落选者不在少数。而即便是那些历年来在创业大赛中拔得头筹,斩获金银奖的创业项目,真的拿到了投资,切实投入到创业中去的,成功者也是寥寥无几。
必须承认,创业者的项目不行、大赛落选,归根到底是创业教育的问题,因为这些大学生还没走出校门,对市场全无感觉。但即便如此,笔者也能明显感觉到,这几年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功率越来越高了,其根源是创业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创业孵化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
高等教育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创业教育目前已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为了唤醒广大民众创新的意识,提升国家经济转型实力和动能。于是,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在今年7月发文,要求中职学校也要建立“创业基地”。浙江省高教厅也在今年8月发文,要求高等院校“普遍建立创业学院”。这都是创业教育的春风,必然会滋润缺少创新意识的土壤,焕发创新人才培育的热情,随之也会完善创业教育需要的机制和体制。
笔者曾说过,创业是企业家的专业,开办学院是高校的专业。因此,不论是高校内的创业学院,抑或是校园外的创业基地,一定是需要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家导师参与到创业者培养过程中去,才能传承创业教育中的企业家精神,传递创业薪火,甚至建立商业文明网络。高校把教育本能发挥好,是可以助推创业教育的,“创业者是可以学习的”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关键就是如何找到创业和教育在创业学院内的结合点。
笔者创业多年,深深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意义,市场的感觉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也可以说,创业者的市场意识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醒悟过来的。笔者深知创业者在最初有了创业的创意时,最需要有人来支持他们去实践,这个实践的支持包括智力和财力的具体支持,而不是几堂课可以解决的。
于是,未来的高校创业学院或者创业基地,是需要天使投资、风险基金与创业学院同在,创业导师的智力陪伴以及创业教育课程的无时不在来共同完成的。创业大赛无疑是实践中锻炼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熟悉创业流程和树立正确创业理念的最好方式之一。
有了资金,才可以试错。有了导师的支持,才能更加坚定创业的信心,导师的力量有时更像是一种信心的传递。目前,中科招商携带着他们的三基工程,在高校里建基金、建基地、兴基业,开办中科创业学院,正可谓带了个好头,这是一种创业学院的范式,也是大学里创业教育的一种模式。
此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当创业者都开始注重创业课程学习和创业实践尝试的时候,互联网+创业教育=数字创业学院。数字创业学院与实体创业学院,就会像天地共存,阴阳消长一样,与高等教育一起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更大的实践空间。
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创业教育,教育是根本。创业学院和数字创业学院,正在与高等教育携手,向我们走来。
(作者系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创业培训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科创大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创业导师)
编辑:苑苑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