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威廉•伯格奖最年轻得主

12.12.2014  18:21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4-12-12 张晶晶

  “液态金属在室温下可以流动,那么,为何不能将其与芯片冷却建立起关联?”几乎被全世界忽略的领域,为刘静打开创新的闸门。

  在2014年8月下旬召开的国际传热大会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双聘研究员刘静荣膺威廉•伯格奖。与以往该奖项的获奖者相比,45岁的刘静实属年轻。

  威廉•伯格奖因其严格的评选程序和重要分量,被视为传热学界的“终身成就奖”。刘静在会上所作的主题报告《通向恶性肿瘤靶向冷冻或热消融治疗的途径:生物体系内热量的精准输运》,被颁奖委员会称为“主题报告中的主题报告”。

  “Better China,Better World”,刘静在大会上说出的这句话,也是他多年从事肿瘤精准治疗研究的动力之一。据统计,2013年仅在中国肿瘤新发病例就超过300万,而肿瘤死亡人数则高达200多万,传统的放疗和化疗面临诸多困境,而近年来新兴的微创治疗又对能量的精准输运提出迫切需求。基于这样的理由,肿瘤物理治疗成为刘静心中“异常严峻的一个现实问题”。

  在复杂的人体结构中达到对病灶目标的精准治疗并非易事,刘静带领团队发展出了一系列理论与医疗装备技术,在物理、材料、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基础上,力图最大限度地提升医学治疗的效果。

  研发肿瘤微创高低温复式治疗设备“康博刀”、编写国内外首部《微米/纳米尺度传热学》,刘静的工作得到一片叫好声,但他总有“未尽兴”之感。直到“液态金属”为他带来的颠覆性想法:“液态金属在室温下可以流动,那么,为何不能将其与芯片冷却建立起关联?”由此,一项又一项基础发现和技术突破接连诞生:液态金属芯片冷却技术、液态金属电子电路打印机、植入式医疗电子在体3D打印技术、液态金属神经连接与修复技术、液态金属血管造影术……

  相比成为各家科学期刊追逐报道的对象,能够帮助到病人更能带给刘静踏实的成就感。他说:“如果做出来的东西能够有幸真正为世人所用,哪怕只有一小点,我想那就是最大的满足和成就了。”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