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科学与艺术交织的美妙生活
每个人的人生主线特别相似,从出生、求学、工作到婚姻家庭,最后衰老死亡,但是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又是如此不同,因为不同的选择——进入不同的学校、选择不同的专业、从事不同的工作、接触不同的人与事,从而造就了每一段丰富多彩的人生。
——刘丹
怀抱理想,一步两步
刘丹觉得过有选择的人生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同时无论是自己还是家人朋友,每个人在生活成长中都会遭遇病痛,甚至生命垂危。刘丹回忆道:“我的一位亲戚从小时候就患乙肝,几乎不能工作,20年过去了,他依然被药养着。直到去年我告诉他有了新发现,乙肝病毒的一个受体被发现很可能会是一个新的药物靶点时,他说,他觉得终于看到了希望。虽然这个发现距离攻克乙肝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是发现本身就是一个起点。”
而像乙肝一样目前没有可行治疗的方法的疾病还很多,所以刘丹选择走上医学研究的道路。
刘丹在做实验。
本科一年级的时候,刘丹自学了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原理,进入到一个生物与化学交叉的实验室,自主的设计在微流控芯片上研究抗原抗体反应,将来运用到个性医疗检测中。这是刘丹第一个自己的小课题,踏出的一小步。
本科二年级下学期,刘丹就申请基金选择到了中国科学院病毒所设计了一个小课题做“以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为载体的手足口病疫苗研发”,取得长足的进展,当时刘丹虽然只是本科二年级学生,这是刘丹第一个自己申请基金并设计的课题,踏出了科研道路上的第二步。
一直朝着“为人类健康奋斗”的道路前进,刘丹进入了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祁海教授,从事获得性免疫相关机制的研究。记得有一次,因为实验周期太长,刘丹经历的72小时没有闭眼,一直在做实验,那一次她挑战了自己的极限,但是正是因为怀抱着一颗决心强烈地支撑着她完成了她的实验。
经过两年的努力,刘丹跟随师兄在《自然》发表论文,“这是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国际顶级刊物中,我一直认为在《自然》上发表论文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这一次我感觉我与它如此近,这让我充满动力,一定要有一篇属于自己的文章,来为这个领域做点真正有意义的成果。”这是刘丹在科研道路上又跨出一大步。
刘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同时,刘丹从跟随师兄研究T细胞过程中,调整思路相继转移到研究B细胞上ICOSL的作用(ICOS的配体),一年后,刘丹终于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自然》发表论文。这次成功让刘丹日以继夜的钻研得到了肯定,推动着她在科研探索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追求艺术,常怀感恩
从小,刘丹就想学习钢琴,但是家里没有经济条件能够帮她实现愿望。但是刘丹通过自己的努力,作为一个没有接受过音乐专业训练的学生,在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中取得女声室内组金奖,并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合唱节获得优秀表演奖,并作为清华大学合唱队队员。“我想我是尽力弥补了我的遗憾,尽量让我自己过上我想过的生活。”刘丹说道。
“音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平时听听流行音乐还是专业角度学习音乐,我要让身边的人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作为学生艺术团的一员,刘丹参加各种音乐会。刘丹认为作为社会的一员,自己有义务给人们带去艺术的享受——参加了“爱情树”专场音乐会,今年她还有幸和老艺术家们在人民大会堂同台演出;参与“红色娘子军50周年纪念演出”,从红色娘子军与老艺术家们的身上她学到了拼搏的精神。
刘丹参加合唱演出。
现在所定义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所以内心的健康愉悦很重要。科研及艺术,刘丹希望感受的身体舒适心情愉悦的完整健康。
刘丹一直以来都很感谢他的良师益友——祁海教授。“我清晰地记得跟祁老师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祁老师说我跟他有同样的理想,我当时听到觉得特别惊喜。”刘丹曾这样回忆道。
刘丹感悟到,一直走在自己想要选择的道路上,才能让自己无悔而有意义地度过这短暂的人生,而读博士与做科研对她而言就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个磨练心智的过程,而她也会依然在追求理想,“为人类健康奋斗”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人物速览 :
刘丹,女,清华大学2011级医学院生物学博士生,师从祁海教授,主要致力于研究免疫细胞相互作用、黏附、迁徙、以及反应性组织结构生成的机制及其在病理免疫中的作用。目前,刘丹已参与发表SCI文章4篇,其中一篇第一作者《自然》论文,一篇第三作者《自然》论文,参加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被收录于2014年“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曾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综合二等奖学金、2014年“京沪免疫学进展论坛”海报展示一等奖、“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年会”口头报告一等奖等。
( 清华新闻网1月26日电 )
供稿:研通社 学生编辑:长 松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