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刘万里课题组在《自然·通讯》在线发表论文
清华新闻网10月9日电 10月8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万里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酸性磷脂控制记忆性B淋巴细胞的IgG亚型抗原受体的增强性免疫活化》(Acidic phospholipids govern the enhancedactivation of IgG-B cell receptor)的研究论文,报告了酸性磷脂通过与记忆性B淋巴细胞IgG型抗原受体胞内区的动态相互作用,精准控制记忆性B淋巴细胞的增强性免疫活化的新机制。
图:抗原受体mIgG重链胞内段与酸性磷脂的动态互作控制记忆性B细胞快速高效有序跨膜信号转导的机制示意图。
记忆性免疫应答在保护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记忆性B淋巴细胞介导的记忆性抗体反应是记忆性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几乎所有现行疫苗发挥作用的免疫学基础。相比于初始型B细胞的IgM型抗原受体介导的初次抗体反应,记忆性抗体反应能够快速产生大量高亲和力的抗体。这种增强性的免疫应答依赖于记忆性B细胞的IgG型抗原受体在识别抗原后启动的更快速更高效的跨膜信号转导。该论文通过对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复合体各个亚基的胞内区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膜联IgG重链胞内区(mIgG-Tail)含有较多的碱性氨基酸和疏水氨基酸,整体呈正电性;而细胞质膜内叶因含有较多的酸性磷脂而呈现出负电性,利用活细胞成像和核磁共振(NMR)等研究手段,该论文证实静息态B细胞中mIgG-Tail与细胞质膜酸性磷脂互作,从而使得mIgG-Tail中的核心酪氨酸位点被有效地保护在细胞质膜中。外来抗原的免疫识别驱动抗原受体的mIgG-Tail从细胞质膜上解离下来,暴露的mIgG-Tail酪氨酸位点继而被磷酸化,并以正反馈的方式增强跨膜信号转导过程中的Ca2+信号,从而保证记忆性B淋巴细胞快速高效免疫活化的有序起始。此外该论文揭示了mIgG-Tail与细胞质膜的有效解离依赖于抗原识别后胞外大量Ca2+快速进入细胞对细胞质膜中的酸性磷脂的竞争性结合。
记忆性B淋巴细胞借助酸性磷脂对抗原受体mIgG-Tail结构和功能的动态有序调节实现了对记忆性B细胞快速高效的跨膜信号转导的有效控制,从而遏制高反应性的记忆性B细胞异常免疫活化可能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和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该研究成果为记忆性B淋巴细胞的免疫识别、免疫活化和免疫调节提供了新的分子机制,对帮助人们深入理解抗体的免疫记忆,从而在新视野下对疫苗研究、相关疾病如自身免疫病、B细胞淋巴瘤的致病机理、以及药物开发等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博士生陈相军和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研究所潘炜铃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万里研究员和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研究所许琛琦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刘万里研究员于2011年12月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职。其课题组一直致力于使用新型的高速高分辨率的活细胞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结合传统的免疫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研究手段,对B淋巴细胞的免疫活化及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继2012年在《科学·信号》(Science Signaling),2014年在《免疫学杂志》(Journal of Immunology)和2015年在《白细胞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发表B淋巴细胞跨膜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的相关论文后,这一新成果是他对该领域的又一贡献。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青年千人计划、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和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的经费支持。
论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5/151006/ncomms9552/full/ncomms9552.html
供稿:生命科学学院 学生编辑: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