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上,让旅客找到家的感觉

22.02.2015  12:08

  

  

  趁着旅客登车前的一点时间,列车长石新礼与乘务员们在餐车内粘贴窗花、拉花等装饰物,营造喜庆的节日气氛。 本报记者 孙戉摄

  

  “相逢是缘,在您即将走下这趟列车,与我们分别的时候,我谨代表本次列车的工作人员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昨天上午8时31分,K28次列车准点驶入北京站,旅客们的耳畔回荡着列车长石新礼亲切的话语。

  大年初三,乘坐火车的人不多,一趟车全加起来也就500来位,比平时少了一半。很快,旅客们全部下车。石新礼和乘务组的工作人员按惯例挨个车厢检查有无遗失物品,开始清扫保洁。

  车厢里空空荡荡的,与腊月二十九的夜晚形成鲜明对比。那天,是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出行高峰,16节车厢的1000多张硬座、软硬卧票一票难求,不少人是举着无座票上的车。车厢里立刻满满当当,连车厢之间的连接处也挤满了人,列车员若想从一节车厢的一头走到另一头,至少需要20分钟。行李架上、地上,随处可见大包小包的北京烤鸭、稻香村点心……那是旅客们带给家乡父老的年货。虽然拥挤,每个人的脸上还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回家过年的兴奋和渴望。

  K28次列车是北京至边境城市丹东的往返专线,迄今为止已运行了61年,常年人多,春运期间尤甚。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春运已经成了许多人过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因此,在这趟列车上工作的乘务人员,很难在春节期间与家人团聚。每年的除夕和初一,他们几乎都是在列车上度过的,旅客对他们来说,就是家人。

  记者来到第12节车厢——餐车的时候,工作人员正忙着擦桌子扫地。门上,一副春联格外醒目:满堂欢乐迎富贵,合家团圆贺新春,横批:出入平安。环顾四周,车顶上挂着拉花,车窗上贴着窗花……这是除夕夜乘务员们精心营造出的节日氛围,令尚在旅途的旅客一下找到了家的感觉。

  一口咬下去,真香!那天晚上,旅客赵先生在餐车上点了份三鲜馅饺子,边吃边赞不绝口:“和家里包的饺子差不多,就是这个味儿!”他或许不知道,为了让旅客们吃上热腾腾的饺子,腊月二十九晚上10时停止营业后,K28次列车的厨师们没有休息,拿出早已和好的面、拌好的三鲜馅和猪肉馅,一直忙活到凌晨两三点。

  因为被生意上的事耽搁,今年50多岁的李先生不得不独自在列车上度过除夕,心情有点儿沮丧。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作为旅客代表,被邀请参加了列车上的联欢会。别看这些“80后”、“90后”列车员都很年轻,从一上车,经验丰富的他们就注意到了李先生眼神中的孤独。不知什么时候,李先生的手里被塞满了花生、瓜子、糖果,他逐渐被欢乐的气氛所感染,脸上绽放出光彩,兴致来了,还主动要求唱了一段朝鲜民歌《阿里郎》……

  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刻,K28次列车仍在铁路上奔驰。石新礼和乘务员们顾不上给家人打电话、发短信拜年,而是一节一节车厢地为旅客们送去节日的祝福。“过年好”、“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愿您阖家欢乐,事业蒸蒸日上”……这些没能和家人一起守岁的旅客看到身穿制服的列车员向自己敬礼、拱手拜年,分外惊喜,纷纷拿起手机、相机,跳着、笑着与他们合影留念。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拍着石新礼的肩膀道谢:“小伙子,你让我过了一个难忘的新年……

  记者 贾晓燕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京民执罚〔2019〕16号
序号 处罚决定书文号 被处罚人名称(姓民政局
2019年2月城乡低保和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情况
    截止2019年2月28日,我市城乡低保人员6.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