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检一分院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取得成效

11.02.2015  10:51
    去年以来,市检一分院积极履行帮教职能,通过完善工作格局、规范工作内容、强化工作创新,不断提升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实效。主要做法是:
    完善工作格局,形成整体合力。建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确保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的全面性和广覆盖。一是开展校园普法宣传。制定了《关于开展校园法制教育活动的规定》,明确把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与维护青少年学生合法权益作为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内容。先后在景山学校、人大附中等多所中小学开展了以“阳光少年,与法同行”为主题的大型校园普法教育系列活动;派员担任辖区内中小学校法的制副校长,推进校园普法宣传工作常态化,引导、保障、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二是举办社区法制课堂。将家庭预防视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格局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搭建司法机关与家庭共同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平台,增强家长的法制观念和监护责任意识,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如,市检一分院在永东北小区、久筑小区等所辖社区开展了以“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家庭预防”为主题的家长法制课堂,从家庭预防层面为未成年人筑牢青春防线。三是整合相关社会资源。注重“政法一条龙”和“社会一条龙”的资源整合,拓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意识。如,与一中院少年庭建立合作关系,检法携手,共同开展相关法制活动,形成未成年犯罪预防的保护合力。又如,积极借助媒体和网络力量开展工作,通过开通官方微博、举办新闻发布会、走进网络直播间等,大力深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成效。
    规范工作内容,提高预防质量。不断规范和充实普法宣传资料库,促进提升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质量。一是开展问卷调查。根据被调查对象的不同,制作《校园普法调查问卷》及《社区普法调查问卷》,合理设计能够反映未成年人思想行为和法制普及状况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特定群体的犯罪预防工作。如,针对近年来职高生犯罪多发的趋势,向本市数百名职高生发出调查问卷并取得良好反馈效果,根据调查结果撰写成的《北京市职业高中生犯罪调查报告》荣获中国法学会三等奖。二是编制预防手册。与一中法少年庭合作,共同编制完成了以“阳光少年,快乐人生”为主题的《青少年预防犯罪手册》,该手册内容涵盖故意伤害、抢劫、寻衅滋事、盗窃等十余个校园典型案例及相应漫画,且每个案例后面附有解析、寄语和法条小贴士,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实现了寓教于乐。三是坚持以案说法。参与拍摄了《青春有点痛》等微电影,重点反映涉案学生经过检察官的帮教以及从轻处理后重返校园、步入正轨的故事。通过在学校播放该类电影,起到了较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强化工作创新,确保取得实效。注重不断更新普法思维理念,从以往单纯进行法律知识传播,转变为培育法治思维观念、促进法治行为养成。一是转变普法思维,推行体验式普法。坚持将灌输式普法转变为体验式普法,通过问答互动、现场测试、情景模拟等互动方式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其中,切实增强普法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的感染力。如,积极组织并指导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翠微小学等多所学校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对法律程序及法治思维的深层认知。其中,市检一分院指导翠微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展的模拟法庭活动,荣获北京市中小学校园模拟法庭大赛一等奖。二是细化普法内容,推行个性化普法。结合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及对法律的认知程度,将普法对象科学划分为14岁以下,14岁以上16岁以下,16岁以上18岁以下三个类别,并根据类别划分有针对性地安排普法内容,在目标效果上分别对应“知法、懂法、守法”三个梯度。在做好基本普法的同时,适当引入生命教育、矛盾纠纷应对、同龄群体辨识、择友价值判断等相关内容,摆脱传统校园普法教育“就法论法”的僵化模式,注重提升普法对象的综合安全素养。三是创新普法载体,推行趣味性普法。编制、发放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法律读物,将普法教育的触角由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生活,使普法活动从“有意义”变得“有趣味”,切实增强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吸引力。如,先后向翠微小学、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人大附中的数百名学生发放了《呼噜噜与独角兽的幸福生活》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法制宣传读物,通过找准青少年学生的阅读兴趣点,进一步拓展犯罪预防空间。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