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秒必争 全力冲刺
市气象局备战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群像
在南郊观象台地下一层的阅览室里,摆放着6、7排桌椅和2台自动气象站,它们被清晰地划分出自习区和测试区,这就是第十一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北京参赛队员的集训地点。
8月8日起,观象台和八个区气象局的10位年轻人开始了市气象局备战竞赛的集训。经过多轮次的选拔,11月初,分别来自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区和密云区气象局的张子曰、张玮、田东霞和薛禄宇走上了参加全国竞赛的跑道,开始最后的冲刺。
一
陪同队员“备战”,迎接最终竞赛的是由延庆区气象局伍永学领衔,气象探测中心李林,气象台于波、丁青兰,信息中心胡天洁,朝阳区气象局李珊珊,大兴区气象局赵晨组成的教练团队。
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竞赛的内容在不断加深,难度也不断加大。伍永学告诉记者,今年的竞赛中,密切结合县级气象综合业务实际,新增加了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与服务科目,自动气象站技术保障科目则增加了新设备,这给原本集训时间紧张的队员们又增加了难度。
本届教练队伍较往届已经有了很大加强,但到了冲刺阶段,伍永学最大的感触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近一段时间,张子曰很忙碌,因为他成为了冲刺阶段的助理教练。每天出题、评卷、分析成为他的必修课,他比当队员时还要繁忙,只是压力方式变了,由争取个人出成绩转为怎么更多地发现每个队员的短板、如何更好地有针对性的训练。
后勤保障好是薛禄宇的最大感受,算上本届,他参加了三届集训。观象台为本届集训的后勤保障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支持。8月开始集训时,队员多,台内职工腾出宿舍首先保证集训队员。如何让队员吃好、住好,全身心投入训练是观象台每天关心的内容。
相关单位的领导、职工也在全力支持集训,队员们基本都是各自单位的业务技术骨干,走的越远,意味着就有更多的工作被其他同事分担。大兴区气象局缺少值班人员,从密云区气象局借调薛禄宇帮忙,但他参加了集训,此时延庆区气象局及时援手,给大兴区气象局借出人员。专职教练伍永学在延庆区气象局挂职,延庆区气象局全力支持他的工作,三个多月的集训,使他能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集训中。
二
当记者到观象台时,队员们或看着电脑上的复习材料,或手上拿着书籍仔细标记,或在纸上写下重点,每个人的大脑都在飞速运转。
田东霞电脑上的复习资料有许多地方用红色或者黄色做了标记,“有些是自己认为的重点,还有的是没完全掌握的。”她说
此时,记者又注意到他们每个人的桌上都摆放着将近20多本书,而且每本都很厚,学员们看到我惊讶的表情说道“这些都是我们要复习的书,电脑里还有50多份的文件。”
这么多东西怎么消化?“竞赛材料的增加确实给集训带来一定难度,不可能都考,但一定要都看。”伍永学坦言,考试材料对所有选手都是一样的,与竞赛传统强省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显著,但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去突破。
纵观历届竞赛,“得理论者得天下”,要想实现获得团体奖牌的目标,基础理论的成绩必须跟上。竞赛临近,队员们就像“沙子里淘金”,一方面复习重点,另一方面查漏补缺,补短板是冲刺阶段最重要的内容。
早上8点,伍永学和队员们准时走进阅览室,开始一天的训练。“队员们的时间被安排的很满,除了午、晚餐和睡觉休息时间,其他时间都是在学习。”伍永学介绍。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地面观测基本功、雷达看图、观测数据综合处理、自动站技术保障,这些练习是队员们每天都要进行的训练。同时尽可能一周能够进行一次综合测试,检查队员的薄弱点,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加强。
在集训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队员们交流各自看法、积极讨论的过程。“队员们都不迷信书本,对于一些论述或者技术规定都能够提出自已的想法,有问题就讨论。”这方面是让伍永学很骄傲的一点。队员们团结、奋进、共享、无私的态度在备赛的过程中一直保持,这是测报竞赛集训团队自2012年以来形成的传统,也是本次他们参加集训时教练组的唯一要求。
要有更好的状态进行集训,队员们的身体是至关重要的。“不能让学员们的身体搞垮了,每次吃完饭后,都让学员们溜溜弯,时间紧张,就当是锻炼了。”伍永学说。
除此之外“绝对不允许熬夜”是集训期间的硬性规定。每天24点,结束了一天的集训,学员们必须按时回宿舍休息。问到竞赛结束后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队员们不假思索、异口同声的说道“最想睡个懒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