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减两加” 投资项目审批在16区县全面提速

08.01.2015  11:27

  记者近日从市政府获悉,本市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继朝阳、海淀等5区先行试点圆满结束后,新的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将在全市16个区县推广,建设投资项目审批全面提速,办理时限由原来的300多个工作日缩减至平均109个工作日。本市通过“一减两加”(在审批权力上做“减法”,在服务和监管上做“加法”)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减轻审批负荷,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企业,方便群众。

  2013年以来,本市先后分三批取消和下放381项审批事项,精简比例达41.2%,完成了国务院提出的减少审批事项三分之一的任务。此轮精简也是本市历次精简审批事项中力度最大的一次。

  与此同时,本市在朝阳、海淀、丰台、通州、大兴5个区开展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试点。原来办理建设投资项目审批,从项目立项到核发施工许可证,需要经历立项、规划、用地、施工四个阶段,一般涉及10多个工作部门,经历80多个环节,历时300多个工作日。此次试点,本市在“转、减、调、并”四方面实现突破,将审批环节减少到50多个,审批时限平均压缩到109个工作日。尤其是企业最关注的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开发权的审批流程,从原来的规划、发改、国土、交通等部门“穿糖葫芦”式的串联审批方式,变为发改、规划、国土、住建分阶段牵头,其他部门“并驾齐驱”式的并联审批,审批时间最快只需83个工作日。

  市政府审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试点期间,为落实改革措施,各相关部门共制定24份实施细则,明确了具体办事环节、流程和工作机制等。此外,本市还首次晒出了15个市政府部门的110项投资审批事项清单,对每一事项的名称、设立依据、审批时限、审批条件、审批内容等逐一规范,形成600余页的详细清单向社会公开。“这份清单的意义在于,未列入此清单的事项将不能再以政府审批的形式进行,必须要交给企业自主决策。”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市政府日前召开会议,宣布试点工作圆满结束,新的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

  下一步,本市还将继续精简审批事项,今年年底前,由本市设定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原则上一律取消。同时,对“六高四新”高端产业功能区、环保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益服务投资项目、中央单位建设投资项目等重点项目,将分类型、分领域优化审批流程。此外,还将重点精简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开发权的审批程序,原则上土地整理储备阶段已经审批过的事项和环节,公开交易上市后不再进行二次审批,避免重复、交叉审批。

  新闻链接   

  “一减两加”详解

  减权力:审批事项和环节减少20多个

  此次改革中,为了给审批“瘦身”,本市多个部门在审批事项、审批时限、申报材料、审批内容和简化办事手续方面做了“减法”,为企业减负。

  经梳理,本市现有投资项目市级审批事项110项,试点期间,共精简审批事项和环节20多个。其中,取消“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前期工作”“占用挖掘道路意见函”“开垦荒坡地批准”等9项,合并“不使用政府投资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招标方案的核准”等5项,下放“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等6项。

  对于有必要审批的事项,则大幅压缩时限。本市曾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办理时限进行过压缩,此次再度缩减环评、交评、能评等11项审批事项的办理时限,平均压缩4个工作日;“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时限从30个工作日压缩到了25个;“建设项目人防工程建设标准”审查时限压缩了3个工作日。

  还有14项审批事项减少了审批内容或申报材料,比如,环评、交评、能评、震评、文评、水评等相关审批事项和审批内容纳入前期规划之后,后续审批相应减少。

  加服务:政府内部流转替企业“跑腿

  一个投资项目审批,通常涉及十几个部门,办理几十项手续,企业常常“跑断腿”。本市在对行政审批做减法的同时,在主动服务上做加法,开辟绿色通道、业务窗口“一站式”服务,方便企业办事。

  以前,企业从招拍挂拿地到开工建设,没有一年半载办不完审批手续。企业想拿施工许可证,必须先有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报告、土地证等14个要件,一个证办不下来,下面都得“干等着”。优化审批流程试点期间,海淀区探索模块化工作机制,将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整合成立项、规划、用地、施工四个审批模块,企业只需跑四个窗口,就可以办完全部的审批手续。四个模块涉及的多个政府部门通过内部流转,替企业“跑腿”,牵头部门负全责,用权责清晰的牵头机制代替了传统的协调会商机制。

  据市住建委统计,试点期间,五个试点区共办理施工许可805项,同比增长10%。

  加监管:制定强制性标准“补位

  减审批,不意味着放松监管。许多政府部门在减少审批、向社会转移部分职能的同时,及时制定了相关领域、环节的强制性标准,在后续监管上做“加法”,加强政府管理职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审查单位纷纷点赞,新的人防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激发了工作活力,工作效率倍增。”市民防局局长刘宝杰介绍。原来由该局技术服务中心承担的人防工程施工图技术审查,由于仅有12名工作人员,每人不得不负责审查一个项目的所有专业内容,难以保证审查质量和审查时间。而此次改革后,该项审批下放到经国家人防办批准的审查机构,按照审查人员的专业资格,分建筑、结构、设备等专业统筹分工、协作审查,质量明显提高。

  市发改委、交通委、水务局等减少对能评、交评、水评等方面的审批后,出台了相应的工作指南,细化了评估范围、内容、标准和程序,加强了对中介市场的监管;市文物局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借助社会力量进行文物勘探,并集中力量加强对勘探行为和勘探质量的监管;市消防局提出由市场主体执行消防设计标准,消防部门的重心是做好执法检查,彻底解决以往消防审批对违法项目无能为力的问题。

  此外,通过向社会公开110项投资项目市级审批事项清单,也让公众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到监督中来,扩宽了外部监督的渠道,有助于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促进政府部门依法依规履行职能。(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袁京)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