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刀王”忙起来 一上午没直腰
搬出冰刀架,架起砂轮机,拿出油石,72岁的王建芝开始了一天的“磨刀”生活。王建芝的父亲王宝顺是北京知名的“冰刀王”,磨了近70年冰刀。如今,王建芝和弟弟一起继承了父亲的手艺。今年冬至前一周,王建芝就支起“摊儿”磨刀了。这几天,随着什刹海冰场开门迎客,磨刀的人多了起来,平均每天都得磨20多双。王建芝说,现在纯手工磨冰刀的在北京只此一家,他已经把手艺交给了自己的二儿子,让老手艺后继有人。
前海南沿6号门前,立着“冰刀王”的招牌。穿着羽绒服,戴着棉帽子的王建芝8点半就开了门,把冰刀架子、砂轮机和油石搬出屋子。“有的人来得早,所以我得早点开门等主顾。”
不到9点,王建芝就等来了今天的第一位客人。“老先生,我今磨一双跑刀,您给找找平。”一位同样满头白发的老人和王建芝招呼道。这位家住广渠门附近的庄先生是“冰刀王”的老主顾了,每年冰场开放后,都要来什刹海滑冰,磨冰刀就找“冰刀王”。
冰刀一般分为跑刀、花刀和球刀,因为项目不同对于冰刀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滑冰爱好者用的都是跑刀,为了追求速度,跑刀需要磨平。只见王建芝把冰刀朝上,端平了仔细观察一会儿,“你这个刃有点歪了,平一下就行。”说完,王建芝俯首在一台电动砂轮前打磨起冰刀,刀刃飞溅出的火花闪着点点黄色的光芒。两分钟后,王建芝又把冰刀移到了刀架上,用薄厚不同的两个砂轮按照八字的轨迹上下打磨。十几分钟后,一双跑刀就磨好了。
一边用油石蹭冰刀,王建芝一边说,“你看这个内外刃,磨出来一个高一个低,这就是手艺。”一旁的庄先生连连点头,竖起了大拇指。
上午10点,王建芝已经磨了两双跑刀了。一位40多岁的冰客上门,一下子拿出三双冰刀来,“跑刀我先用,您先磨这花刀和球刀。”尽管王建芝一上午基本没直过腰,但是他却表示自己累并快乐着,“有人滑冰我们这手艺就有市场,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坚持30到50元一双,不涨价。”
“磨冰刀是个辛苦的差事,正赶上每年最冷的两个多月,而且打磨刀刃很费眼睛。”王建芝说,冰刀要磨得好,就得在分毫上下功夫,“有时半片韭菜叶厚度的差别都能影响滑冰者的感受。”
如今,很多冰场都引进了电脑磨刀机,手工磨刀已经难觅踪迹了。“电脑程序化的操作很难顾及每个滑冰者的不同习惯。”王建芝说,许多冰客仍会来找他们磨冰刀,“我们能找准这些冰客冰鞋的受力点,磨了之后让他们滑着舒服,这是电脑做不到的。”
每年,王建芝的磨刀铺都会从冬至前一周一直营业到春节前。忙的时候,小小的胡同里排着五六个人等着磨刀,王建芝就得把弟弟和儿子都叫来帮忙。“这个手艺主要传给了我二儿子,我小孙子十岁了,也能磨几下,相信这个手艺不会失传。”王建芝说。 (来源:北京晚报 实习记者:张骜)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