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梦”“飞跃”亮相北京 凸显冰雪激情与活力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 尹力)15日20时22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位于北京的“双奥”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正式亮相。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吉隆坡宣布北京获得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一年后的同一天——2016年7月31日,北京冬奥组委从长城发出邀请,面向全球征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历时一年五个月后,“冬梦”“飞跃”在“水立方”正式亮相。
会徽是北京2022年奥运会和冬残奥会最重要的图形元素,不仅体现出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人文特色以及奥运会的精神实质,同时对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宣传推广、市场开发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冬奥组委借鉴2008年奥运会和近几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经验,经过全球征集、专家评审、修改深化、评议沟通、法律查重、呈报审批六个阶段,最终确定两大会徽方案。
在投稿阶段,四面八方的应征作品承载着人们对北京冬奥会的憧憬和向往,如雪片般飞向会徽设计征集办公室。据北京冬奥组委介绍,本次征集工作历时4个月,共收到来自中外的设计方案4506件,数量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征集的2.2倍。其中最年长的投稿人85岁,年龄最小的投稿人7岁。
北京冬奥会会徽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中外评审们,在评审过程中达成高度共识——会徽主题一定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艺术形式具有中国特色,创意设计突出冰雪主题,易于国际传播。
经过投票,延续了申办会徽“冬”字概念的801号作品在10件入围作品中获得总分第一名,这就是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的原型。
此后,经过中外专家和社会各界代表的精心评选,由北京冬奥组委报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和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的认可,最终,由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林存真精心设计的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脱颖而出。
两个奥运会会徽同步征集设计,采用同一设计语言,是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的要求,同时也是近年来几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设计潮流,平昌冬奥会和东京奥运会都采用了此方法。
其中,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冬残奥会会徽“飞跃”体现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结合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其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会徽上半部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获得圆满成功,展现其不断飞跃、超越自我的精神。(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