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首创“志愿者之家” 让最美风景线更靓丽
中新网北京新闻2月18日电 (徐婧 杜燕)志愿者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重要服务保障力量。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滕盛萍日前表示,北京冬奥会共录用赛会志愿者1.8万多人。为给志愿者们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北京冬奥会首次为志愿者设立了专属场所——志愿者之家。
2月18日,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宣传激励部负责人王欣和两位志愿者师生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双奥之城·看典”直播现场,介绍北京的志愿服务发展历程,讲述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发生的暖心故事。
北京的志愿服务起源可追溯至1983年。王欣介绍,当时,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的志愿者们和辖区内的孤寡老人、烈士亲属“结对”签订了第一份“综合包户”协议,承诺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服务。随后,中国各地的志愿服务陆续启动,也因此,大栅栏街道被认为是全国志愿服务的发端。
1993年,北京志愿者协会(现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北京的志愿者管理走上了更加规范的道路。近30年来,首都志愿者们走上街头、深入社区、下沉乡村,走进重大活动保障现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北京涌现了众多优秀的志愿者代表,志愿队伍也在伍逐渐庞大。
王欣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市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449.3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超过8.1万个。首都志愿者近年来累计完成各类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百余场,先后出色完成国庆70周年庆典、北京世园会、历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庆祝建党百年以及正在进行的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向全国和世界展示着志愿者的靓丽风采,一同书写着志愿服务的“大城小事”。
北京冬奥会共录用赛会志愿者1.8万多人,35岁以下青年占比94%,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赛会志愿者服务涵盖体育竞赛、场馆管理、语言服务、新闻运行等41个业务领域。
同时,北京冬奥会设置了758个城市志愿者站点,累计20万人次上岗服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李若冰当得知招募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者的时候,她在第一时间就报了名,通过选拔,十分幸运地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城市志愿者,并且参加了志愿者培训。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李若冰在北京新闻中心志愿者团队宣传组,主要负责拍摄照片,留存资料,记录会议内容等工作。参加这次冬奥会志愿服务活动,让她感到特别荣幸。“这对我来说是一次特别难得的学习机会,可以接触到我平时接触不到的人,可以向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国内各大媒体的前辈们学习。这确实是一次难得的社会实践,肯定在各个方面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结束,但是“趁青春去志愿”的承诺仍将继续。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冰雪小白杨”,经历了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的历练,李若冰和她的同学们已经为今后的志愿服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志愿者的微笑是城市最好的名片,他们的言行讲述着温暖的中国故事,他们的热忱服务展现着当代青年的形象。在他们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时候,也有人在温暖这些不计付出的志愿者们。
记者了解到,北京冬奥会期间,在每一个有志愿者提供服务的竞赛、非竞赛场馆,均设立了志愿者之家,这也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为志愿者设立专属的场所。在这里,志愿者们用书法、绘画、绿植、剪纸、灯笼等元素进行设计和布置,使志愿者之家具备了休息、学习、交流和团队建设的功能,也为志愿者们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
李若冰表示,志愿者之家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为有需要的志愿者进行心理疏导;春节和元宵节时,志愿者之家分别举办了包饺子和做灯笼、福字等活动,在充实闲暇时间的同时,让志愿者们更加开心、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
据悉,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冬奥组委各相关业务领域也为赛会志愿者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包括证件、制服装备、餐饮、住宿、交通、医疗、保险、物资等方面,保障志愿者能够安心服务。(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