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周年校庆】农药学迎来新业态 师生纪念开创者黄瑞纶先生(图文)
潘彩清 摄影
本网讯 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倡导把农用药剂学作为独立学科的,是黄瑞纶先生;在我国,建立第一个农药专业的,也是黄先生;最早注意农药对环境影响并开创农药残留问题研究的,还是黄先生。建校110周年之际,理学院师生再次纪念这位学科开创者——15日上午,黄瑞纶先生铜像揭幕成为学院新楼启用后的“第一件大事”。
黄瑞纶先生是我国农药科学的先驱者之一,植物性杀虫药剂化学研究的奠基人。他1903年出生在河北任丘,曾就读于金陵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其后入康奈尔大学攻读农业化学和有机分析化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由于成绩优秀被选为Sigma-Xi荣誉学会会员,并获金钥匙奖。其后,他以毕生精力从事农用药剂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国家培养了数百名高级农药科技人才。1946年北京大学农学院重建,黄瑞纶先生受邀出任农业化学系主任。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被评为国家一级教授,带领中青年教师创建我校的农药专业、农药学科。而今,我校农药学科作为国家二级学科,和植病、昆虫共同铸就植保学这个国家一级学科的金牌。
在新启用的理学院楼正厅左侧,理学院的4位老教授——1949年入学的陈馥衡、陈万义、钱传范和1962年入学的江树人,缓缓拉开披覆铜像的红绸,大师的形象展现在校友、师生面前:黄瑞纶先生端坐,衣着简朴,神情慈和又带有威严。这次纪念活动还展示了黄先生的另一面,在铜像身后,是他所书的鲁迅《无题》诗。他早年入读的金陵大学附中、金陵大学,前身是有名的汇文书院,从那时起积淀下中西汇通的素养。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这首《无题》诗中的一句,也是黄瑞纶先生精神的写照。最近几天,白发苍苍的先生、风华正茂的青年相继怀念这种精神。曾经师从黄先生的钱传范教授说,他治学非常严谨、勤奋,对年轻一代非常关心,我们怀念他;陈万义教授回忆,60多年前在全面教改中,黄先生根据国家需要创设学科、培养人才,正是他的坚持才有我国农药学的发展;58级校友赵锦英再忆黄先生1975年最后住院前一日来信,“我心里很平静,我并不怕死。但是,我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我为之付出一生心血的农药事业不要付诸东流……”而在那段岁月,他正受到冲击;1980年代的一批农药学企业家校友回到母校,他们说,是黄瑞纶先生等前辈的精神,激励着自己一代人。这次回校,他们 要把这种激励传承给后来人 。
继承前辈精神,农药学科师生不断前行,历年培养的300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很多都活跃着农药事业的各个领域,推动着中国农药工业的新业态。院长周志强在15日上午的校友联谊会上说,“我们的每位毕业生都是杰出的”。
黄先生的外孙女在铜像揭幕仪式上说,外公一生爱国家、爱农药事业。他科研教学的一生,从来没有离开、也从来没有忘记学生。感谢学院举行这样的纪念;在前辈工作过的地方,看到他的精神在一代代学生身上传承和发扬,欣慰而感动。
周志强教授主持仪式,学院退休教师、校友、在校师生共同参加了纪念活动。
责任编辑:闻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