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林气象教育与学科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9.11.2019  14:18

本网讯 11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气象系主办的“全国农林气象教育与学科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共商新时代农业气象教育与学科发展新形势新任务。

 

出席研讨会的嘉宾有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洪海燕,中国农业科学院梅旭荣副院长,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王梅华副院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周广胜副院长,教育部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王体健秘书长,中国气象局人事司董章杭处长,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减灾处李朝生处长,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侯英雨主任,北京市气象局人事处刘伟东处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孙鹏宇主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无锡研究生院杨再强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刘布春研究员,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毛留喜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王培娟、郭建平、霍治国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院张劲松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院谭豫之副院长,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刘军主任、培养处陈巧莲科长,来自全国20余所科研院校的40多名从事农业气象教育及科研工作的老师参加了本次会议。60多名农林气象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交流思想、集聚智慧,围绕“农林气象教育研讨”、“农林气象学科发展与行业需求”、“农林气象教育与生态文明联盟”三个主要议题,聚焦全球化时代新农科高等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就农林气象教育发展历程、学科建设现状、未来发展目标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洪海燕为大会致辞,她充分肯定了本次全国农林气象教育与学科建设发展研讨会举办的重要性,从“双一流”建设、新农科建设等方面分析了高等农林教育与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希望农业气象教育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形势,转变观念,不断推进农林气象学科新的发展。

教育部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王体健秘书长对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各位农林气象行业专家、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对教指委工作的关心、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他表示,教育部对新农科建设十分重视,强调我们要从中国新时代新农科建设看到农林教育领域人才培养肩负的使命,从本职工作出发,服务好“开新路、育新材、树新标”,提高农科教学质量,为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尽自己所能。

中国气象局人事司综合处处长董章杭处长向农业气象教育领域兢兢业业工作的各位老师和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多年来农业气象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成为国家、省、地、县各级气象单位和科研院所的优秀业务骨干与领导干部,生动诠释着“气象为农服务”这一理念。培养人才要结合当前需求导向,目前气象行业人才仍供不应求,农业气象学科发展前景可观。

 

中国农业科学院梅旭荣副院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周广胜副院长、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减灾处李朝生处长分别围绕农业科研、气象科研、农业气象业务发展及人才需求与培养,以从事领域发展规划为切入点做专题报告。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气象系潘学标教授梳理回顾了农业气象教育的发展历程与面临的挑战。

 

在交流探讨农业气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环节,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气象系王靖主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系肖薇主任、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应用气象系殷红教授、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孙彦坤副院长、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气象学教研室杨书运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严菊芳副教授分别介绍了本校农业气象教育现状与学科发展规划。

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老师和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农林气象教育的现状及学科发展思考,达成以下共识:

1、农林气象教材版本更新较慢,应集中各院校优势,综合起来编写农业气象的权威教材,及时更新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成果。

2、教育模式应多元化,打牢理论基础的同时,建立实习实训平台,增加业务实践能力。课程设置要注重结构性和层次性,形成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

3、在培养学生方面,应更加注重专业引导和兴趣培养,加强数理基础和数据分析能力,实习实践环节可尝试多院校联合进行。

4、加强院校之间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加深合作,成立教育教学联盟,推进农气学科产生新亮点,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与会专家学者充分交流,探讨新时代农林气象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互学互鉴推动新农科走向更为广阔的未来。来自全国高等农林气象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话我国农林气象教育学科培养模式与方案,必将对新农科发展“三部曲”稳步前进深有助益。农林气象教育工作者秉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宗旨,必将积极促进新时代新农科建设向着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