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王卫东: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键是推动流动人口子女随迁

19.08.2016  02:35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流动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年两亿多的流动人口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国民教育要 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这一背景下进行。作为受人口流动直接影响的群体,尽管随着父母一起迁入城市的随迁儿童也面临着社会融入、教育服务的均等化等诸多问题, 但相比而言,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在当前表现得更加突出。作为规模超过了6000万人的一个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该被予以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

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短板,其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各方面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也正是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之所在。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更深层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所导致的城乡差异,使得农村在物质生活条件和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公共服务水平比城市落后,各类服务性机构与组织不够发达,使得农村家庭在儿童的培养和教育上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和功能,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由于父母外出使得家庭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而在农村又很难找到能较好地替代履行功能的个人或组织,从而引发各种不良问题的发生。实际上,在城市中也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由于工作或者其他原因父母一方或双方离家的家庭,但由于城市中的社会和商业组织较发达,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父母的职能,所以父母离家对于城市非完全家庭儿童的不良影响要弱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作为指导思想,就是认识到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 关键之所在。一个完备的家庭无论是对于城市还是农村儿童的健康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一些地方将推动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返乡就业作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手段。我们在承认这种措施效果的同时也应认识到,从长远上看人口的流动与城镇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应该采取措施消除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区享受基础 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公共服务上的政策性壁垒,为流动人口子女随迁创造条件。调查数据也显示,农村儿童随着父母进城后,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与城市儿童一样或非常接近的水平,且要优于留在农村的儿童。所以,创造有利的条件,消除政策壁垒,推动流动人口子女随迁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性方法。

要在近期缓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突出存在的方面,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所提出的政府主导、各部门尽责、多方面积极参与的方法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手段。在政府的主导下,家庭、学校、社区各尽其责,同时吸引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关爱与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中。 需要强调的是,在此项工作中学校的作用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和发挥。在农村,初中阶段的学生住校率超过了50%,而农村留守儿童的住校率更是超过了60%。因 此,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过程中,应起到更大作用。目前,全国性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已基本结束,其产出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基本数据对于关爱与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精准化,以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政策的制定,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副主任)

原文链接:

[光明日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键是推动流动人口子女随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