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布2015年度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第三方评估结果
广东人大网讯 省人大常委会决定自2014年起连续3年组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第三方评估,2015年的评估工作已于近期完成。11月23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5年度评估结果。本次评估根据各项标准综合得分,分别对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两个区域的各地级以上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进行排名,结果显示,珠三角九市东莞排名第一,江门垫底;粤东西北12市则云浮第一,揭阳垫底。
评估增加管理“黑点”及整改建议
农村垃圾管理是本届省人大常委会于2013年履职之初就明确为重点监督的工作项目,将用5年进行跟踪督办;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决定委托第三方连续三年对全省农村垃圾管理工作成效进行评估。继去年重点评估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情况之后,今年评估的重点内容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工作情况及成效。
今年的评估工作增加了关于各市农村垃圾管理“黑点”及整改建议的内容,就是要求第三方评估机构在实施现场评估过程中,随机发现并记录各地级以上市3处以上的农村垃圾管理“黑点”情况,编入评估报告及提出整改建议,目的是通过以点促面的方式,推动各市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垃圾管理工作。
据悉,本月30日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垃圾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这是省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专门就农村垃圾管理工作开展专题询问,对同一项政府工作开展两次专题询问,这在省人大常委会历史上还是首次。
工作成效较去年有提升
垃圾收运处理经费短缺
评估认为,广东省各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在2014年基础上继续得到提升,做得较好的有:制度建设与执行、机构和队伍建设、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成效表现等4个方面,在规划编制、公众参与、年度任务指标完成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工作。
我省逐步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一是基本搭建起“一县一场(厂)”、“一镇一站”、“一村一点”的收运处理体系;二是较多的地区开展了“县统筹镇、镇统筹村”的生活垃圾收运模式;三是部分地区继续探索和强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四是“村村保洁”工作机制得到普遍推广,垃圾收运延伸到镇、行政村、自然村,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广东模式”。
评估报告同时还指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垃圾收运处理方面,部分地区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垃圾保洁、清运、处理运营经费普遍短缺;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化缺乏垃圾分类减量的系统指引和部署,垃圾资源化出路未落实;村民参与意识有待提高,农村存在一些卫生死角,影响农村环境景观,造成环境污染。
此外,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方面,部分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引导,部分地区选址困难,“一县一场”建设相对滞后,或社会矛盾、资金短缺等因素导致项目建设停滞,“一镇一站”项目未全部建设完成。在运营管理方面,部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不规范,未满足环保要求,部分“一镇一站”未常态化运营。
部门回应
垃圾收运探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开展垃圾分类试点 分类减量率达24.15%
在垃圾收运处理方面,省住建厅副厅长杜挺表示,全省在探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农村保洁和生活垃圾收运工作,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专业化保洁公司承担城乡保洁和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加大垃圾处理费征收力度,积极吸引社会捐赠,各县建制镇城区采取随税费征收等方式提高收缴率,农村地区按照村民自治和一事一议的原则筹集保洁费用。
此外,全省正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提高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降低垃圾处理压力和运营费用。杜挺指出,全省正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确定南澳县等8个农村垃圾处理分类试点县,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全省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垃圾减量化。目前,我省农村垃圾的总量为5.73万吨/天,分类减量1.38万吨/天,分类减量率为24.15%,达到并超过2015年15%的既定目标。
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方面,杜挺表示,将继续采取实地督导、通报、约谈问责等多种手段,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动在建的连平、遂溪、雷州、连南、连州、南雄、和平、紫金、廉江、阳江、惠来等12个一县一场项目今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潮南、潮阳、潮安、普宁、饶平等5个一县一场项目年底前完善前期手续,主体工程要开工建设;对各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分批验收,确保2017年底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同时启动粤东西北新一轮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垃圾处理设施“全面规划、全面覆盖、不留死角”。(林洪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