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聚焦农村儿童营养不良 “隐性饥饿”引关注

01.06.2016  09:49

5月24日,“国际儿童营养与反贫困论坛暨安利公益基金会成立5周年庆典”在京举行,启动“为5加油——学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将帮扶贫困地区3-5岁儿童改善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

  中新北京网5月26日电 (记者 曾鼐)一方面,城市小胖墩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农村儿童营养不良问题依然严重。近日,中外专家聚集京城,热议扶贫儿童,强调不能忽视维生素缺乏等“隐性饥饿”。

  儿童成长一直备受社会关注。随着社会发展,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得到改善,但贫困儿童的健康问题,依然不可忽视。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2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3.2‰,其中13%与营养不良相关。目前还有4000万儿童生活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特别是在贫困农村地区,有超过30%的孩子,仍面临营养不良。

  5月24日,“国际儿童营养与反贫困论坛暨安利公益基金会成立5周年庆典”在京举行。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介绍,一个孩子在两岁半的时候,就完成了大脑细胞数量的发育,到4岁完成智力发育的50%,到了6岁,大脑细胞体积发育全部完成。在这个时期,如果营养供给不完全,将对他的智力、体力都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当天,杨月欣发布“中国儿童营养问题十大关键词”,她提出了“两大差距”,即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研究数据由纽崔莱儿童营养公益研究院提供。

  杨月欣强调,“贫困地区的农村儿童营养问题更为突出”。她说,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人数以千万级数量呈现,贫困地区的农村儿童,生长迟缓、贫血、营养缺乏非常普遍。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6-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农村是城市的3倍;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农村是城市的2-3倍,贫困农村又是一般农村的1.5倍。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显示,中国贫困农村地区儿童的身高、体重均落后于城市同龄儿童。

  “隐性饥饿”也引发了专家的关注。“隐性饥饿”,指膳食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缺乏,在贫困农村地区普遍存在。

  据介绍,“隐性饥饿”的症状往往不明显,不易被及时发现和重视,但将造成的后果颇为严重。如缺铁性贫血可使孩子的平均智商低5-8分;缺碘可使孩子平均智商低10-15分;缺锌可导致偏食、复发性口腔炎、性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

  当天,“为5加油——学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同期启动。由安利公益基金会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营养学会等机构合作。

  安利公益基金会主席颜志荣表示,目前中国对于6到24个月贫困地区儿童有“营养包”干预,(即为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对于6岁以上义务制教育学生有营养改善项目,但是在3到5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仍然缺少成熟的帮扶政策,所以“为5加油”主要针对的整个群体。

  据介绍,根据中国儿童体质需求、口味偏好,设计开发了一款营养补充品——儿童营养咀嚼片,将免费发放的形式,精准帮扶贫困地区3-5岁儿童改善因营养不良导致的发育迟缓、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等健康问题。2016年,首批“为5加油”项目将落地贵州、青海、甘肃、湖南、山西等5个省份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500多所山村幼儿园,预计今年内将为超过1万名孩子的营养状况带来改善。(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