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农学院党委:探索基层党建的"加法"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现设有25个党支部,教工党支部5个,研究生党支部16个,本科生党支部4个;党员共计513人,教工党员59人,研究生党员388人,本科生党员66人。学院党委强化“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学科为基、教研相长”的工作理念,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政密切配合谋发展,以增强党建工作能力促升学院发展水平。
►► 打造“1-4-1”联合工作体系,夯实基础,创建两学一做“常态化”机制
学院党委按照便于党支部发挥作用、便于党员参加活动的原则进行支部调整,教师支部以“系-学科-中心”、研究生支部以“研究中心”、本科生支部以纵向配比,建立“1-4-1”联动体系,一个教工党支部和四个研究生支部、一个本科生支部进行结对,打造“教研本”三位一体的联合工作体系。按照此工作体系,进一步强化了教工支部对学生支部的指导功能:一是学生党员入党环节的教育培养考察和谈话工作部分由教工支部承担;二是学生支部的学习研讨和实践活动由对接的教工支部予以指导,特别是青年教工党员与学生支部一起参与活动,加强师生交流,提升了教工支部的活力和学生支部的规范性,使党建工作很好地和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工作紧密结合;三是教工支部以党小组为单位与本科生宿舍全覆盖对接,以“导师团”的形式对本科生进行引导和帮助,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此外,依托此工作体系,以“三会一课”为载体,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常态化。从2016年开始启动“学好党史国史,讲好中国故事”教育专项,以“1-4-1”师生党支部联动体系为基本单位,以党小组为单位制作PPT,内容涉及党史、国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系列讲话等内容,通过在各个支部内轮流分享来讲好中国故事。此外,还组织了“两学两入,言党爱党”党的基础知识大赛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激扬青春中国梦”辩论大赛作为每年的常态化教育项目。
►► 打造“三带”工作模式,履行党建责任,重心下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学院党委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打造“三带”工作模式,即“党建带团建,党支部带团支部,党员带团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带动党的工作重心下移,促使基层组织生活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大大增强了党支部的活力和活动的丰富性,增强了对团员的教育作用。
研究生层面学院党委以相近方向的科研团队为单位建立党支部,在每个科研团队选拔入党积极分子担任科研团队联系人,在研究生的纵向团支部担任团支部书记。同时,每个党支部选派一名党员联系一个科研团队,在研究生的纵向团支部起主要指导和带动作用,做到“三覆盖”,即所有科研团队全覆盖,所有研究生导师全覆盖,所有研究生同学全覆盖,让党员同学做好科研团队与学院的联系服务工作。本科生层面深入开展党团日联合活动,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团支部、班委会相配合的工作格局。本科党支部在团支部建立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小组的带动作用,通过党团日联合活动、联合会议、集体学习等,发挥团员的活力和积极性,增强党支部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通过党建带团建,横向加强了各团支部的互动和联系,纵向整合了多种资源,形成了新型的朋辈育人模式。
►► 强化实践育人,培植学生家国情怀,组织实施“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助力国家精准扶贫
2016年5月,由农学院党委发起,组织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45个高校农学院成立“全国农学院协同发展联盟”,共同实施了“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主题是“走进乡土乡村,助力精准扶贫”。此项活动被列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等五部委2016年大学生三下乡文件的九大专项行动之首。联合实践行动将连续执行五年,贯穿整个“十三五”期间。2016年农学院党委组织了20支实践小分队,188名党员团员、本科生研究生共同参与联合组队,奔赴了全国11个省区,指导教师20多名参与了方案设计。全国共组建了203支实践小分队,2274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50余位教师参与了实践,截至目前共完成实践总结汇总一本、实践日志汇总一本、照片集一本,回收由扶贫专家所设计的农户级有效问卷3666份,村级有效问卷119份。联盟将通过问卷的数据提出科学的帮扶方案,为国家扶贫攻坚提供重要参考。2016年的实践故事《知.贫》将于今年九月成书正式出版,以后每年的实践工作都将出版一本书,作为学生实践教育参考教材。
2017年的联合实践行动主题已确定为“走进乡土乡村,讲述扶贫故事”,将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积极合作,在2016年实践基础上增加“圆梦自强”贫困高中生资助计划及“顶梁柱”医疗救助项目,以期在教育和医疗扶贫方面通过社会公募来帮助贫困家庭。对于资助的高中生相关实践小分队的党支部将以组织的名义帮扶到高中毕业并对考大学进行指导帮助。
农学院党委在2017年通过“1-4-1”工作体系以党员为队员主体开展实践活动,组织20支实践小分队,由20个学生党支部牵头,每队配备一名辅导员老师或青年教师作为随队指导教师。此外,今年倡导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全国共分七个片区,目前西北、西南等片区已经联合启动,华北片区启动仪式和工作推进会将于5月19日在山西农业大学举办。
►► 强化堡垒作用,实施新型“红色1+1”行动项目,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2004年10月,农学院党委农学博士生第一、第二党支部率先提出并开展“红色1+1”科技行动,这一行动于2006年7月在北京市高校普遍推广,开启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农学院党委是“红色1+1”科技行动的发源地,十三年来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科技行动点累计超过100处,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新时期、新形势下,农学院党委在原有基础上总结,进一步加大对科技行动的支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不断深化内涵,拓宽领域。2015年12月,由学院发起,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承办的京津冀作物学科协同发展论坛在河北农大召开,京津冀地区共七所高校相关农学院或含有作物学科学院领导及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并签署了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结成协同发展联盟。此次协议的签署为七院共同推动京津冀作物学科协同发展、积极面向京津冀地区以及华北平原、深入聚焦国家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参与和解决国家三农重大问题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依托此平台,学院党委以河北吴桥实验站为依托,深入实施新型的“红色1+1”行动。即农学院党委与吴桥县委一加一结对,形成战略合作关系,教工支部、研究生支部与乡镇村党支部一加一结对,共同组建功能性党支部,联合推动区域发展和三农工作。2016年暑期农学院研究生农学第一党支部与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曹洼乡曹洼一村党支部共建,依托“1-4-1”师生党支部联动体系,开展“红色1+1”科技行动,由研究生作为主体解决当地三农突出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在职教师的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撑优势,增强本科生的认知性和项目活力。此次红色1+1行动完成了当地文化书屋建设,为当地农民进行大棚种植技术介绍,“农天下”APP宣传推广及使用方法科普等,将“红色1+1”科技行动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 落实立德树人,院党委推动专业学位综合改革,深入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精神
2017年3月,在学院党委直接领导和推动组织下,农学院启动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项目,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了以农学院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组,在党委领导下全面推动综合改革。
本次专项改革目标是以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设立了“精准扶贫”专项和“1+3”专项两个项目,以理论、实践互补为主线,依托与中国扶贫基金会、黑土麦田公益项目以及地方政府、种业校友会等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模式探索,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加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关注和参与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加强服务社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7年3月,农学院党委与黑土麦田公益合作确立了联合开展精准扶贫实践的机制和模式探索,报考“精准扶贫”专项研究生,可获得黑土麦田的全额奖学金,驻村服务实践也将作为专业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且将在服务期满后获得农业硕士学位。通过此次合作选拔最优秀的人才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中国的优秀青年积极投身公共事业,用实干与创新为脱贫攻坚和农村发展作出贡献,让年青人通过磨砺成长为中国和世界的建设者。
此外,学院党委与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灵丘县县委县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将接收吸纳首批15名“精准扶贫专项”的专业学位硕士在该县参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同时接转这些学生的党团组织关系,形成功能性党团支部,探索新的校地党建和团建合作模式。双方商定共同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建立教授工作站、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有效地整合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更好地为山西灵丘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