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永不说再见 | 代灵知:泥土里有我们的汗水也有欢乐

22.06.2020  07:56

叫代灵知,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这是我与农大的故事:

在第一次去北京的飞机上

2014年9月,我独自奔赴向往已久的中国农大。

记忆中,一口云南味儿十足的普通话,复杂到找不着北的校园,一张张陌生友好的新面孔,空气中满是自由与燥热的气息。初遇农大,内心忐忑又欣喜。

  本科毕业典礼

毕业啦

2018年6月,我成为了中国农大的一名优秀本科毕业生。毕业的伤感都来自于同窗好友的离开,大家或修学深造或奔赴职场,优秀的小伙伴们即使散了也是“满天星”。

与之相遇,如此幸运。

 

农学142班集体照

  农学142班——如此温暖,如此可爱。

我在小伙伴们的带动和帮助下,拿到了学习进步奖学金、垦丰奖学金、超大奖学金、学习优秀奖学金,在大学第三个年头终于实现了奖学金“清零”的梦想。

在科学园数小麦

 

在吴桥锄草

在上庄给小麦授粉

那时候,女生节总能收到男生们精心准备的节日礼物,还为考研的同学们自制水果酸奶加油打气。

田间地头的我们,一起数小麦、锄草、松土,一起挖红薯、煮玉米、摘棉花,泥土里有我们的汗水,也有我们的欢乐。

 

中国乡村振兴青年菁英班集体照

四川雅安考察

云南普洱考察

山东栖霞考察

中国乡村振兴青年菁英班,如此志趣相投。

2017年经过选拔,我成为了中国乡村振兴青年菁英班的第一届校内学员。农业行业大佬理论授课和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使我真切感受到国内农业行业的最新发展状态,也使自己的所学所闻不再局限于书本和网络。

和菁英班的小伙伴们一起头脑风暴、一起创业实践、一起考察调研、一起熬夜争论反思,很感谢这个学习机会,也很珍惜和小伙伴们的深切情谊,未来可期。

 

  本科与研究生校园卡

告别了农学142班和菁英班的小伙伴后,我留校读研,成为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专项硕士班的一员。

从本科到研究生,从一只“大胖子”变成了一只“小胖子”。很遗憾,学校食堂的叔叔阿姨用尽心思也没能把我越养越胖,真可怜了美味的松鼠鱼、大馅儿饺子、糖醋里脊、锅包肉这些“小可爱”。

 

为农产品拍宣传照

2019年3月,在完成硕士期间的理论课业后,我前往湖南省花垣县开展扶贫工作,同时结合项目地实际需求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同我校扶贫专项的研究生和黑土麦田扶贫队员们打造出了南太山大米、逮酱等农产品品牌,帮助农户对接市场需求。

驻村扶贫的经历使我逐渐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持群众路线就得让自己真正融入群众,才能知道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才能真正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陪我驻村的麦田

驻村期间,一个人的时候我经常还会和麦田说说话。麦田是一只从泥猪圈里解救出来的小狗。

记得那天,空荡荡的民宿和空荡荡的村部,一直阴雨,路灯全黑。麦田送我从民宿到村部,然后再自己回民宿,看着它乖乖跑回去的背影,很是感动。白天呆在民宿工作时跟它说说话,累了逗它玩一会儿,就不觉得孤单,很感谢小麦田的陪伴。

 

驻村调研

查看洋辣子长势

查看水稻长势

感恩相遇,可爱的乡亲们!

走村入户时总能收到热情的馈赠,有应季果蔬,有特色饭食,还有不断的欢声笑语。回想驻村期间,我哭过,笑过,迷茫过,感动过,但引以为豪的还是自己能够在这些泥巴裹满裤腿的日子里学会低头倾听农人的心声,汗水混着泪水的时候也能努力坚守解民生之多艰的训诫。

 

植物标本

种子画

六年前,我怀揣着好奇与欣喜走进了中国农大,六年后的今天,我即将手捧毕业证走出母校大门。一起带走的还有大一的植物标本、大三的面食加工课件、研一的种子画......

 

绚丽绽放的校园春天

还记得每次从扶贫项目地返校后,宿管阿姨总会亲切地说“回来了,累坏了吧”“又要走了呀,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师长们也一遍遍地叮嘱“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一定要保持联系。”这些异乡的亲人让我很温暖,很感动。如今,虽然错过了在母校的最后一个春夏,但是您的优雅与绚丽将永远驻留心间,中国农大,我们永不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