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而立之初

18.07.2016  17:10
  而立将至,初读龙应台,有些浅浅的感悟。学浅言深,笔荒脑拙,有些难为我了。故而只是单纯地记录一下彼时心情,为再读“人生三书”增加些砝码。

                 ----笔者记

  依然懵懂,却,而立已至。

  2014年,我经历了很多,从怀孕到女儿的呱呱坠地,使得关于婚姻家庭工作生活的矛盾一股脑儿地全涌了过来。疲于应付中,一晃神,2015都进入四月了。而立之初,我开始诚惶诚恐、惴惴不安。而立,本应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工作生活渐入佳境的年纪,而现在,糅杂着初为人母的羁绊,我竟有些迷茫了。在这样的时刻,邂逅了龙应台,初识人生三书,实则我幸。

  一直以来,在长辈友人之中,龙应台都是响当当的,备受推崇。但喜欢读“杂书”的我,对于她的文字,一直都是陌生的。初为人母,本以为她会离我更远。可当《孩子,你慢慢来》闯入我的视野,不自觉地,我被它吸引,文中这温柔慈爱、怡然教子的女人,还是那个以文为器、直贬时弊的女剑客吗?有人说,这是她的圆满,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她这个人,读过野火,我深以为然。

  《孩子,你慢慢来》,2015年1月14日-16日,两天时间,我读完了这本书。对于那时的我,真真是一份了不得的成绩。文中,她说“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地内在空间的个人……”这样的拷问,恰恰是在我最迷茫的时刻,于无声处让我震惊。龙先生轻轻地一句:“孩子,你慢慢来”,竟是奇迹般地安抚了我。关于孩子,关于成长,我是有些急躁的,那么小小的一个人,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我从不怀疑自己会是一个好母亲。对于做母亲,是责任,也有一份期待,但我也是一个向往自由的水瓶座,这种温柔的羁绊,让我紧张、忐忑。

  字里行间,龙先生享受着母亲这个角色,也让我慢慢放松,放松,再放松,享受着一种脉脉地不可言传的温情。尤其是女儿渐渐大了,开始懂得我是她的妈妈,和我的互动越来越多时,我更能理解她所说的“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每每想起,她将头轻轻靠向我的颈窝,一手低垂,一手轻放在我的肩上;抑或是双手紧紧地抱住我的脖子,亲的我满脸满脸的口水;抑或是将她轻轻环着我的脖子,将小脸轻轻贴在我的脸上,我轻拥着她,伴着音乐,慢慢摇着…….一想起,心底就会涌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情,我也是爱极了做母亲的。于是乎,所有的,所有的,都凝结为心底轻轻地一句:孩子,你慢慢来。龙先生,诚不欺我。

  《亲爱的安德烈》,2015年1月30日--2月1日,同样是2天时间,我读完了这本书。与《孩子,你慢慢来》带来的温柔羁绊和脉脉亲情不同,那是直逼心灵的撼动。不是对龙应台与儿子之间的亲子互动,因为那对于现在的我,是往日不可追,是来日不可及。而是1985年出生的安德烈,与我同龄,18岁的他,所思所想的深刻与深度,于我是那么遥远。那不仅仅是见识与眼界的差距,更是一种能力的欠缺。

  合上书本,我扪心自问,我会什么?我还能做些什么?翻开当时的阅读笔记,看到自己这样写到:诚然,我没有龙先生的才情,但作为同龄人的安德烈,着实令我吃惊,我眼中高大上的孩子,竟也担忧自己的平凡(他问妈妈是否会接受他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但在我看来,这正是他在积极地探究这个世界,而不是无知者无畏,看来,我的路,还很长。在路上,也在追逐。

  这些书信是一位母亲和已成年的儿子之间的心灵对话。读着读着,不知不觉中,我开始角色代入,想象自己就是安德烈,和母亲隔空对话。“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卒’”,所以与其懊悔,不如勇敢面对,慢慢学会宽容与豁达。“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艰难的找出一条路来。你要自己找出来”, 世间安得双全法,当梦想照进现实,宁静才能致远。“大树有大树的长法;小草有小草的长法;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小草,你不是孤独的”,高处,或许曲高和寡,低处,也可能清风绿氧,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嗯,龙妈妈,您说的对,我很快乐。这就足够了,不是吗?

  《目送》,2015年2月10日--3月10日,横跨了一个春节,却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方才读完此书。有人说,《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七十三篇散文,她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亲人的离,言语幽微。细细品读文字,连书中的插图也不曾遗漏。那与子同游静看流水憨鸭的恬淡令我神往,但最后的魂归,真的令我潸然泪下了。伤离别,一时间全涌上心头。

  2014年5月,怀孕八个月,姥爷突然离世。妈妈担心我,并没有直接告诉我,只说姥爷病重,让我回家。因为各种避讳,我没能见他最后一面,没能送他最后一程,没能为他戴孝,甚至连痛哭一场都被禁止。我只能在心中默默地怀念那个坚强慈爱的老人,一遍一遍。我想起小时候他带我去海边,夜色下映衬着茭白月光的粼粼碧波,想起他略带孩童般撒娇地诉说他应该和姥姥得到同等待遇,想起他在姥姥生病后的宠溺,真的是宠溺,一个79岁的男人对一个78岁女人的宠溺,老夫老妻的相濡以沫,还想起……

  写到这,心中钝痛,默默的痛哭。姥爷,我真的想你了。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夫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人生就是这样的,“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明白了,龙应台为何备受推崇,不仅仅是她华人女作家的标杆地位,更是她从不否认自己的豁达淡定。那句调侃地“众人皆醒我独愚”,令我折服,人要正视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努力追求人生的圆满。

  人生三书,值得在春日暖阳、氤氲茶香中再次品读。 责任编辑:梅玉兰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