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京津冀地区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朝阳区举办首届京津冀地区民间花会展演活动

31.05.2016  06:17

  首届京津冀地区民间花会展演活动
  为更好地促进京津冀三地公共文化建设,推动三地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朝阳区于2016年5月21日在蟹岛度假村举办了首届京津冀地区民间花会展演活动。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办公室主任荣书琴、北京市文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庞微,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副局长金永伟,办公室主任、社会文化处处长朱义海,朝阳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军胜,副区长孙其军,区文化委员会主任高春利,区文联秘书长金童,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委员会副主任王作楫出席本次活动。京津冀三地的24支民间花会表演队伍,有来自天津市河西区挂甲寺街的高跷,天津市和平区的津味吆喝、太平歌词、古典戏法;河北省廊坊市安头屯的中幡,河北省沧州市刘吉舞狮大世界有限公司的民间文艺;北京市朝阳区的幡鼓齐动十三档表演等等精彩的表演,场上演员投入、认真,场下观众掌声阵阵,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为了让观众朋友们更好的了解民间花会的文化内涵,北京民俗专家王作楫先生为表演做现场点评。群众纷纷表示平时难得能够集中现场观看这么多场花会,朝阳区同时邀请到这么多传统花会展演,让大家享受了一顿丰富的民俗文化大餐,直呼演得精彩、赏得过瘾!
  本次活动由“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委员会、东城区文化委员会、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天津市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河西区文化局、北辰区文化广播电视局、津南区文化体育局,河北省秦皇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廊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沧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唐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朝阳区委宣传部、朝阳区文明办、朝阳区农委、朝阳区广电中心支持;北京民俗博物馆承办。
  “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
  为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根据《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2015年10月,京津冀11个市、区在文化部、三地省厅支持下,成立了“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简称“发展联盟”),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成员单位包括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海淀区,天津市和平区、河西区、北辰区、津南区,河北省秦皇岛市、廊坊市、沧州市、唐山市相关文化部门。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是我国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区域之一,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发展联盟的成立得到了文化部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文化厅(局)的肯定与支持,实现三地公共文化服务在资源、活动、服务、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的共建共享,朝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根据发展联盟战略合作协议,每个成员单位轮流担当发展联盟的主席,任期半年。朝阳区担任“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首任轮值主席。朝阳与北京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一脉相承,在历史的长河中,朝阳区积淀了厚重的历史和浓郁的民间民俗文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和朝阳区为创建全国公共文化示范区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正在朝阳大地重焕出勃勃生机。
  通过“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三地文化部门将越走越近,交流更加频繁,互相借力助力,携手共进,共谋文化发展大计,共同谱写文化发展的新篇章。(朝阳区文化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