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经济委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产业疏解配套政策情况通报会暨联合调研组成立会
3月9日,经济委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产业疏解配套政策情况通报会暨联合调研组成立会,联合调研组组长张金钢介绍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产业疏解配套政策开展专题协商工作方案,市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规划委的主管领导分别通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我市产业疏解配套政策相关工作情况并与委员交流座谈。市政协副主席闫仲秋出席会议并讲话,秘书长周毓秋出席会议。
据介绍,目前我市产业疏解配套政策主要是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在严控增量方面,先后出台并修订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全市禁限新增产业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由32%提高至55%,其中城六区禁限比例统一提高至79%。2015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审批项目563项,同比下降17.2%,产业投资呈现出价值高端化、体量轻型化、生产清洁化的特征。在疏解存量方面,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淘汰力度,搭建合作平台促进非首都功能及相关产业向京外地区有序转移,并推动初级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调整升级。2015年本市关停退出一般性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26家,完成调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场150个,其中清退、拆除市场80个,营业面积56万平方米,转型升级和改造市场70个,涉及面积54万平方米。另外,在差别化分区域价格政策、税收优惠和资金补助政策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下一步,各委办局还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企业搬迁后的土地利用、搬迁企业资产处置、人员安置和企业融资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并积极与国家、津冀两地沟通对接,推动国家层面对三地产业疏解承接政策的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
委员们对各委办局开展的一系列产业疏解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要梳理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找出现有法律法规中存在的漏洞并加以完善,做到依法疏解;二是在土地、税收、人员安置等方面向中央申请更加优惠的政策,力促疏解工作的推进;三是要公开疏解规划,落实主体责任,让社会监督疏解工作,做到疏解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
闫仲秋副主席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也是北京发展的大局,市政协紧密围绕大局组织委员开展协商工作符合人民政协的基本要求,希望联合调研组能够在去年对调整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若干问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与现实情况对接,围绕全局性、关键性、突破性、前瞻性的问题开展调研,和政府有关部门配合好,协商于决策之前,为我市产业疏解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