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券明年全变卡
明年1月1日,已使用四年的纸质养老(助残)服务券将正式结束使命,全市52万余名80岁以上老人和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将人手一张“北京通—养老助残卡”,补贴按月打卡里,并预留一卡通、医保结算等接口,标志着本市养老服务进入数字时代。
补贴按月自动打卡里
此前,养老券券变卡曾在海淀区试点,明年全市推广的“养老卡”再度升级。
新卡将增加老人本人照片,芯片功能更加强大,除原有的养老券、银行借记卡等功能外,还增加了余额凭条打印功能,并预留市政一卡通乘车、医保结算等“功能区”,未来与相关部门数据对接后即可成为“一卡通”。
和此前养老服务券原则上只能用于购买养老服务不同,券变卡后,老人持卡可在物美、京客隆、超市发等为老服务机构消费,每月100元的养老服务电子券也可以用于购买米面油等消费品。
按照计划,“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拟于今年12月中旬开始分批向全市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和16岁至79岁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免费发放。2015年1月起,本市将全面使用养老助残卡。
新卡实施后,纸质养老券不找零、丢失损毁不补办的问题也将得到解决。老年人也不用再去现场领取养老券,补贴额度将按月自动打入养老卡中。
家人可持卡为老人购物
推行养老助残卡后,有老人的家庭可享受更多便利。
据介绍,老人的家属也可以持老人的卡前往超市和其他合作商处购买消费品或服务,并享受养老服务卡带来的“惠老优惠”。“这是把养老服务卡和孝心绑定在一起。”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李红兵说。
李红兵表示,开放养老服务电子券在超市的使用权,并不会与“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的初衷相背离。据统计,海淀试点养老卡时,前三个月有近90%养老服务券消费发生在综合超市,但10月该比例已降至68.9%。未来如果养老服务更多元,服务质量更高,老年人会越来越愿意将养老服务电子券消费在家政、生活照料、精神陪伴等服务上。
每年节省成本两千万
为在全市推广养老服务券变卡,本市投资1493万元搭建了北京市96156小帮手养老(助残)服务平台。
据介绍,尽管建设平台花费不菲,但与发行纸质养老券相比,更节省成本。李红兵透露,过去发行纸质养老券,每年印刷成本为800余万元,基层社区工作者的劳动成本1200万元,券变卡后,每年可节省2000万元成本。
券变卡也缩短了商家结算时间。海淀试点时,商家的结算时间已从原先的90天缩减至两天,这大大提高了商家的积极性。
大数据分析精准为老服务
券变卡后,相关部门将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信息。例如老年人、残疾人在申领“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与市公安局人口数据库和银行联网核查两次数据比对才会发卡,有效保证政府专项资金的准确发放。
老年人的消费信息也会记录在平台中,通过分析老年人消费习惯,依据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养老服务。例如海淀区试点时,超过一半老人的消费都发生在上午9时至11时,主要消费倾向为超市消费。消费信息还可细化显示每个社区、每个村以及每个服务商的服务券使用情况。
有关部门将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及时调整服务商的数量、结构,并依据老人的消费习惯和需求,设计新的为老服务。
记者 童曙泉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