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将现“南街北湾”创新格局

13.08.2015  11:37

  西北六环,稻香湖路以西、三里庄路以南,由稻香湖公园引出一条蜿蜒的小河,河两岸一座接一座高楼拔地而起。方圆五公里是本市西北地区重要的产业基地,周边不远布局着华为、联想等多家企业的研发基地。        南岸,7座黑白色相间的高楼弧形分布,只差屋内最后的装修。这里将是“北京创新创业湾”的起点。“南街北湾”是中关村海淀园近期的一项规划,“南街”是已经小有名气的中关村创业大街,而“北湾”就是即将在此建成的“北京创新创业湾”,身后也有北大、清华等十多所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做支撑,将主打含金量更高的“硬科技”。

  京西北将现“一街一湾

  今年10月,挤在永丰基地里的“大气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将最先搬进三四公里外的“北京创新创业湾”,实验室的面积也一下子从300平方米升至1200多平方米。

  “大气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是成立才一年的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于首批建立的18家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去年八月,北大、清华、中科大、北航、北理工、农大、中科院等13家科研单位和商飞、潍柴、美亚柏科等70多家高科技企业联合成立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主打产学研协同一体进行创新。今年,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将最先进入创新创业湾,未来也将成为这里的主要支撑。

  “南街北湾”是近期中关村在海淀的一项规划,在此之前,南边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已经小有名气。“与‘南街’上‘抱台笔记本电脑就能创业’的情形不同,‘北湾’则主打原创、硬科技。”北京协同创新园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根据计划,这里未来吸引的产业主要是高端装备、智能硬件互联网、新能源互联网、新材料、环保节能、生物医药、科技服务业。背后,首先是北大、清华、中科院等高等院校在硬件、实体技术方面的优势研发能力,将筹建针对“硬件、实体、智能化”为特征的创新创业生态链,从而在海淀北部地区形成“硬件技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今年10月,创新创业湾将率先开放4.2万平方米。在创新创业湾首片园区,7栋大楼虽然还处在装修阶段,但却已能看出大致的模样。并不像普通科技园区里的写字楼,楼里的房间几乎各个都是“大家伙”。首层层高足足有5.4米,即使高层也在4米左右,还比普通写字楼层高多出1米。“这屋里要容得下机床、车床、模具等大型设备。”带着记者随机走进一间7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这位负责人说,除了380伏的电压,这里还会配上污水、废气等处理设施,“创业者和研发团队一旦有个想法,这里就要有足够的空间提供给他们试验,在这样的‘工厂’里起码还能做出来成型的样品。

  除了今年开放的4.2万平方米,河对岸还将有建筑面积达60万平方米的园区呼应,预计明年年底一期率先完成10万平方米。虽然现在创新创业湾还处在建设阶段,但未来河道及周边环境也将进行提升整治,河两岸设置20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还将设置人行步道等休闲设施。“预计再过两三年,创新创业湾便能初具规模。”这位负责人说。

  66项高科技打造金字招牌

  “在每个柴油车里安装一个喷枪,排气管里排出的氮氧化物就能变得干净了。”负责大气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成果转化的姚文生说。在武汉,每台黄标车上都正在配上这里研发出来的“柴油发动机尾气减排系统”。这样一来,大气污染凶手之一的氮氧化物也就能通过喷枪喷出的尿素而变成氮气和水。

  想要在高温和快速的条件下精确喷出适量的尿素并不是件容易事。这套系统起码得有三个装置才能完成。首先要有电控单元控制尿素喷出,在此之前,北大、北工大和北理工已经有相关研究,于是第一轮的协同便是这三家高校的研究人员一起研发出电控单元;之后,尿素喷射器和催化装置也需要企业的技术支撑和转化才能最终实现,而这两项技术,又各来自陕西和浙江的两家企业。

  正是研发人员和企业的协同配合,这项技术才最终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这也是柴油发动机尾气减排系统首次实现国产化。

  与“大气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一起搬进创新创业湾的,还有8家。根据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的规划,首批要建立18家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已建起9家,另外9家处在筹备阶段,未来也将布局在创新创业湾。

  值得一提的是,这18家含金量都极高,未来将撑起创新创业湾的一片天。目前建起的9家分别涉及仿真与设计、智能机器人、先进制造、智能电网、水处理、节能减排、信息安全、遥感、食品科学与工程,个个都瞄准高科技项目。目前已经从首都高校推荐的368个项目中筛选出66个,这些都成为未来北京创新创业湾的金字招牌。(下转第三版)   

  18家协同创新中心只是第一步。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王茤祥向记者介绍,下一步,二期规划国内外其它高校也即将加入进来,再建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两个协同创新中心。

  搭桥硅谷与中关村谋尖端

  去年10月,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把分院开到美国硅谷,目前美国的专家库里也已经有了96位任职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等知名学府的世界顶级专家。

  与北京高校教授向研究院推荐项目类似,美国的专家也是先向分院申请项目,待经过国内评估获准后,位于中关村的资金便进入到硅谷,支持专家研发项目。“目前,美国方面已经向国内提交并筛选出了6个项目。”王茤祥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项目也都主打尖端科技,分别涉及生物医药、无人机、激光等技术领域。最终,这些尖端科技的研发成果也掌握在研究院手中,并拿回中国落地。

  另一方面,一些在国内找不到合适团队的项目,也会把经费和项目发往美国硅谷,由美国方面专家人员进行研究。

  此外,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也与香港应科院、台湾工研院、德国史太白大学等科研机构达成了共建联合研究中心的共识,将通过国际技术转移、联合研发、共建国际研究所等形式引入其高端创新资源。同时,拥有100多位由美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等顶级科学家组成的德稻集团,170多名在美华人生物医药专家组成的赛福地基金会,也将全面加入即将布局在“北京创新创业湾”的18个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研发。(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