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创业大街开街一年成新风向标
日前,在海淀中关村创业大街,巨大的显示屏上打出了“创变”的字样。北京日报记者 饶强摄
Binggo咖啡一层,名为“创业服务演进与迭代”的沙龙讨论正酣;66号成长屋里,一场《股权架构培训》的课程火热进行;在大街的休息椅上、墙壁缝隙里仔细寻觅,还可能找到提供大数据优惠服务的“服务券”……这是6月12日中关村创业大街的热闹场景。当天,作为全国首个创业服务集聚区,中关村创业大街迎来开街一周年。过去一年中,越来越多的创业服务机构在这条大街上聚集,许许多多的年轻创业者在这里追逐梦想,大街上处处涌动着创业的激情和创新的活力。
创业大街的影响力正向全国辐射,许多外地创业者来这里学习取经,许多发轫于此的创业模式向全国推广,许多创业资源从这里向全国流动,这里昂扬向上的创业精神也激励着全国各地的创业者。中关村创业大街,已成为中国创业创新的新地标和新风向标。
创业大街启动南延
从创业大街的北端往南走,除了开街时就已有的车库咖啡和3W咖啡等创业孵化器,能看到过去一年中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新机构:66号成长屋、洋葱投、京东奶茶馆、聚创、IC咖啡、金榕树……每个机构装修风格不同,定位有所差异,但相同的是它们都是为创业者服务的。从2014年6月12日开街至今,签约入驻大街的创服机构已从最初的10余家增长到现在的大约30家。
创业大街南广场马路对面,一栋8层的老写字楼刚结束几个月的翻新装修,拆掉围挡后露出了充满现代气息的灰色外墙。大楼的名字也由“华奥饭店”变更成“海置创投”,准备迎接多家创服机构入驻。
这座大楼今后将启用新的门牌号——“中关村创业大街11号”。此前,创业大街指从海淀桥东侧的北四环往南的200米长的步行街区域,即海淀图书城旧址所在地,各大楼的门牌号从1号排到10号,但是由于原来的楼房已满足不了渴望入驻的创服机构的迫切需求,目前创业大街已正式启动南延。大街将超越步行街,越过南广场向南延伸。这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延伸,更是创业精神的延伸。
现在,来到创业大街,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讲座可以充电;不用刻意花时间去留意创业动向,因为楼上楼下街头街尾,每天都有一个个创业团队的展示;不用担心自己的项目“养在深闺无人知”,因为这条街上的各种优秀团队,都会引起全国乃至全球投资机构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