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努力为党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共青团、学联组织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24.12.2015  04:04

编者按:《努力为党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共青团、学联组织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一文把中国人民大学的青年先锋训练营作为“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设立了培养载体”的典型。人民大学长期以来高度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坚持以“青年先锋”训练营为主要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以点带面,培养骨干学员,铸就红色基 因;改革课程体系设计,依托特色专业,糅合时政经典,提升综合素质;拓展特色社会活动,坚持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服务工作需要;推动创新运行机制,着眼“活力提升”,依托网络平台,打造联动体系。通过不懈努力实现“青马工程”在校园落地、落实、落优,为党培养更多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如何在青年中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使之未来成为党和国家的栋梁,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课题。 2007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精神,团中央启动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并与全国学联组建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着力为党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8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指导下,在各级团学组织的共同努力下,“青马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逐步成为共青团和学联组织担负根本任务、履行政治责任、服务党政大局的重要品牌工作。

构建工作格局,让“青马工程”在各地各高校落地生根

经过8年的探索实践,“青马工程”逐步形成全国、省、高校三级培养格局。团中央、全国学联每年举办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各地也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

北京成立大学生英才学校,形成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收益评估、团队文化建设等多维一体的培养模式。浙江成立新世纪人才学院,探索了包括师生互动、角色模拟、开放联动和朋辈教育等内容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新路子。

高校是实施“青马工程”的基础性主阵地。截至目前,已有1000余所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设立了培养载体。中国人民大学的青年先锋训练营、南京大学的青年共产主义学校、浙江大学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山大学的“青马学堂”等,成为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有形载体和有效途 径。

遵循科学规律,引导帮助青年学生骨干对党的科学理论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掌握党的科学理论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石。如何让青年学生对党的科学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各级团学组织长期为之探索的重要课题。团中央、 全国学联于2009年印发《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实施细则》和《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教学与管理大纲》,围绕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认知规律,从理论学习、 实践锻炼、对外交流、能力训练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目前,在高校、科研机构等方面专家学者的参与支持下,已开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中国近当代史解析”“当代社会思潮辨析”等二十余门系列精品课程。

8年来,大学生骨干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行了学习研究,也广泛学习了经济、社会、科技、外交、国防等最新知识成果; 不仅到北京、江西、广东、重庆、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开展生产劳动、红色教育、社会调查、参观学习、政务参访等实践锻炼活动,了解国情民情、提高能力本领,还与亚洲、欧洲、美洲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青年开展互访交流,在分析比较中澄清模糊认识、坚定理想信念。

有学员在参加实践锻炼后的日志中写道:“河南之行,是一次历史追寻之行,我们追寻到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接受精神的洗礼;是一次信念坚定之行,信念并不遥远,只是需要我们像先辈们一样为了使命而坚持,今天我们青年的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创新培养路径,提升青年学生骨干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当代青年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自主性越来越强,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强调互动、平等和开放。为此,在工程实施中特别增加了研究性、讨论性、 辩论性课程,运用了TED演讲、“超级演说家”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员激发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在各方观点辨析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改“把真理交给学生”为“带领学生寻找真理”。随着“网络化生存”逐渐成为青年新常态,团中央专门开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学 习”App,江苏、广东等地聘请知名专家围绕学习理论、认识社会问题等录制网络视频课,重庆邮电大学成立“红岩网校”……为青年学生骨干提供了更多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平台载体。

各地各高校将“课堂”培训与实际锻炼相结合,引导学员在大型活动、团学工作、网络空间得到锤炼。近年来,高校学生骨干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南京青奥会等大型赛事活动中承担重任、得到广泛赞誉,在团学工作中积极踊跃地施展才华、担当奉献,在互联网上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加强研究宣讲,促进党的科学理论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青马工程”培养的青年学生骨干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很多学员在接受培养回到学校后,自发成立理论学习社团,开展读书会、思想沙龙等活动,带动身边同学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清华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西南大学的大学生骨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讲团……一批大学生骨干组建的理论学习社团如雨后春笋,成为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在更多青年学生中树立了鲜明的思想旗帜。

同时,各级共青团和学联组织在实施“青马工程”的过程中,凝聚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和青年教师,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河北、辽宁、江西、湖北、广东等省级团委组织力量专门编写教材、读本,以青年易于接受的平实语言传播理论、释疑解惑。这些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青年学生中的广泛传播,帮助青年学生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青马工程”成效的取得,始终离不开党中央的亲切关心。2012年,“青马工程”被纳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为工作深化创新提供坚实保障。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接见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学员并发表重要讲话。各级党政领导也通过批示指示、出台文件、为学员授课等方式对“青马工程” 实施给予关心、作出部署。湖北专门召开省委常委会研究“青马工程”,省委书记李鸿忠先后4次与学员面对面谈心讲党课;河北、江西、四川、重庆、陕西等省份党政部门联合出台意见,从工作指导、资源整合、跟踪培养等方面制定政策、作出规范。

8年来,“青马工程”培养了一批信仰坚定、素质过硬的青年骨干人才,团中央、全国学联通过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培养学生骨干近2000 名,省级培养学生骨干近5万人次,高校培养学生骨干超过100万人次。很多人已在重点工程一线、创新创业前沿崭露头角;更有不少同学主动放弃优厚待遇,到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等党和国家最需要、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拼搏贡献。